与曾国佐并肩打鬼子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8-31 10:48    编辑: 蒋文彬         

  抗日战争时期,河湟名将曾国佐带领青海将士转战南北,奋勇杀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王绍文先生不仅是曾国佐的下属,更是曾国佐的战友,抗战期间,他们缔结了深厚的友谊。日前,本报记者辗转找到了王绍文的女儿王淑英女士,82岁的王淑英女士讲述了王绍文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

  8月24日下午,82岁的王淑英老人从相册中取出了父亲王绍文的遗照。这张照片是1973年拍摄的,这是王绍文生前最后一次照相。1974年,王绍文就与世长辞了。照片中83岁的王绍文须眉皓然、精神奕奕。王淑英说:“我的父亲曾跟随著名抗日英雄曾国佐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著名的喜峰口战役。”在王淑英的记忆里,父亲很少谈及自己的抗日事迹,但是通过一些零散的资料,王淑英老人还是拼凑出了父亲王绍文戎马倥偬的一生。

  西北军结识曾国佐

  1889年的一天,一个男孩出生在循化街子一户王姓农民的家中,王家人希望这个茁壮的婴儿今后能有学识,便给他取名为绍文。可是因为出生贫寒,王绍文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没有读过书的王绍文最终成了一个挡羊娃,给当地的一个地主放羊。这段经历,造就了王绍文强健的体魄。凭借着一副好身板,18岁那年,王绍文参军了。

  1925年,王绍文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

  在冯玉祥部队二十九军宋哲元麾下,王绍文结识了青海老乡曾国佐,之后二人多有往来,关系密切。王淑英的表弟与西宁市城东区原政协副主席王石哲是旧友,他曾向王石哲讲述了他所了解到的关于王绍文的事情。

  推荐青海籍武术高手参与发明克敌刀法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二十九军积极投入抗战,与装备精良的日本军相比,二十九军的武器十分落后,为了赢得胜利,冯玉祥特别延请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专门克制日寇刺刀拼杀术的刀法“破阵八锋”,让官兵勤加练习,没想到这套刀法,后来成了西北军的重要克敌的技术,在与日寇的刺刀拼杀中一展雄风。

  其间,王绍文曾向曾国佐举荐了一位青海籍武术高手马光达,为官兵教习大刀术。王绍文带领士兵勤加练习,士兵们个个把手中的大刀用得游刃有余,在几年后的喜峰口长城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喜峰口战役期间喜得爱女

  1933年,喜峰口战役爆发,这一年王淑英老人出生了。

  那年3月上旬,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日本关东军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有利的地势,向二十九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喜峰口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曾国佐身先士卒冲向敌阵,王绍文随众紧随其后奋勇杀敌。他们同仇敌忾,与日本鬼子血肉相搏,先后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的进攻。

  在喜峰口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候,王绍文的夫人要分娩了。因为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所以王绍文一直希望妻子这次能生一个儿子。可是,妻子这次又生了一个女儿。为了不影响王绍文的战斗情绪,在向他传报喜讯的时候,王绍文的夫人告诉他生的是儿子,让他安心抗战。

  战前得到“喜得贵子”喜讯的王绍文高兴不已,更是奋勇向前,与敌军殊死肉搏。将近十天的激战,二十九军在喜峰口取得了胜利。捷报传来,全国一片沸腾。据记载,喜峰口战役,二十九军共歼灭敌军6000余人,炸毁敌炮18门,取得了著名的“喜峰口大捷”,二十九军大刀队因喜峰口长城抗战而闻名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在全国传唱。

  回到家后的王绍文得知妻子生的是女儿,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对女儿更是疼爱有加。

  因病退出沙场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已升任宋哲元110旅副旅长的曾国佐驻防宛平。因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入城搜查失踪士兵的借口,遭到日军炮轰,7月8日早晨日军发动突然袭击,曾国佐旅奋起抵抗,与进攻宛平城的日军激战。王绍文与曾国佐并肩作战,战斗中王绍文负伤了,但是他却不下火线,坚持战斗,直到上级下令撤退。

  在战争中,王绍文虽然受伤不重,可是伤情却影响到了他的健康。

  1938年,49岁的王绍文因病解甲归田。回乡途中,王绍文受到了沿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父亲回乡时,有许多旧部表示想追随他回乡,但是都被父亲拒绝了,他觉得现在正是国家存亡之秋,好男儿就应该回报国家。所以将装备和部下全部留在了抗敌一线,只身回到了西宁。”王淑英说。

  途经甘肃时,王绍文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当时,老百姓们夹道欢迎父亲回来,他们打着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抗日英雄王绍文’几个大字。”王淑英说。

  初回青海的王绍文孑然一身,随身带着的只有一只景德镇的瓷碗。“瓷碗是因为父亲战功卓越,英勇杀敌,宋哲元赐给父亲的。上面写着‘宋哲元赐’几个字。”王淑英说。后来,王绍文被任命为了省政府参议。后又担任甘肃河西毛织工厂厂长,1947年父亲回西宁定居。

  与曾国佐遗孀的情谊

  因为与曾国佐将军感情深厚,回乡后王绍文依然与曾国佐保持着联系。“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年纪小,再加上曾国佐长期在外抗战,很少回家的缘故,在我的脑海中并没有多少关于曾国佐将军的记忆。但是对于母亲与曾国佐夫人罗慧娥之间的交往,我却有些记忆。”王淑英说。

  在曾国佐与王绍文携手抗战的时候,他们的家眷同住在山西昔阳县。“母亲和曾夫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相互鼓励。直到父亲解甲归田,要回青海,她们才分开了。”王淑英说。

  在王淑英的记忆中,最后一次见曾夫人是在1945年,那年曾国佐去世,曾夫人曾回西宁,处理曾国佐在大同街香坊巷的房子。“当时,母亲还带着我去了曾国佐家中,拜访曾夫人。”王淑英说。

  可惜当年王淑英的年纪还小,记不得太多的细节了,后来她听母亲说,曾夫人卖了西宁的房子后,就回兰州定居了。(王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