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大通又名河湟花儿之乡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8-07 10:15    编辑: 马秀         

  大通花儿作为河湟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历来深受汉、回、土、藏等各族人民的喜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令”不同,祖祖辈辈的大通人用花儿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以花儿表达着内心的深情爱意,用花儿传唱着热爱家乡的赞歌。

  在大通这片沃土上,说起花儿,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五六岁孩童都会唱两句。居住在这里的汉、回、土、藏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每逢春夏季,田野里、山坡上花儿声不绝于耳,成为北川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花儿是牧羊人相依相偎的恋人,花儿是锄草妇女相好相爱的心上人,花儿是马车夫漫漫行程的伴侣,花儿是出门人如痴如醉的情人。

  “花儿”又名“少年”,多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一首《老爷山上的刺玫花》真实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再现了青年男女对忠贞爱情的苦苦追求。花儿是春天心扉萌动的阿妹,花儿是夏天情窦初开的阿哥,花儿是秋季爱情收获的喜悦,花儿是冬天激情燃烧的篝火,花儿是“夏都生态园、大通慢游城”四季绽放的情歌。

  人间六月芳菲尽,大通花儿始盛开。一年一度的“老爷山六月六花儿会”久负盛名,蜚声海内外。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大通老爷山人如潮、歌如海,每天都有上万人在老爷山上唱花儿、听花儿、对歌、赛歌,如痴如醉,整个山野变成了花儿的海洋。(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