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六月又一次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四海宾朋;六月的高原再一次以崭新的姿态奏响合作发展强音。
一
“青洽会”这扇开放的窗,这座七彩的桥,这条共赢的路,十六年的栉风沐雨!今天,它又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构想从青海大地起步,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十六年,得益于“青洽会”的成功举办,一批批客商对这片曾经遥远的土地开始“趋之若鹜”,一拨拨游客开始频频造访世界上的“第一阶梯”;一个个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投资项目落户高原……
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青海,不仅拥有青海湖,现在,还拥有青洽会。”一位外商感叹到。
“青洽会的魅力在于它既是展示青海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扩大招商引资、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更是青海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今年“青洽会”的序曲,就在几天前,刚刚结束的中国·青海“一带一路”金融论坛上,来自陕西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小川这样评价“青洽会”。
二
为了绘就一个共同的颜色——绿色,为了打造一个共同的平台——合作,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发展。作为东道主的青海省,从招商引资到布局会展,从对外交流到对内转型,从明晰思路到制定政策……这其中体现的是青海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让全国乃至世界共享青海的机遇与成果那从容大气的开放姿态和共赢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青海今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近些年持续不断的招商引资工作。”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青洽会”执委会办公室主任、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黄文俊坦言。
“今年‘青洽会’确定了220个、总投资350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以骨干项目加速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展会在项目签约方面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注重项目的落实,促成了北斗导航西宁生产基地、电动大巴汽车、新型光电显示设备、镁铝电动自行车、3D打印、石墨烯、智能蓝牙设备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在本届“青洽会”上签约;展会期间,还将安排32场商贸洽谈、推介签约等活动。
这是一个合作的平台,更是一个共谋发展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最大受益者应该说是企业,借助这一平台,他们聚集目光,寻求青海及国内、国际的投资、贸易、旅游商机,分享“青洽会”带来的收获与惊喜。
三
“青洽会”不仅仅让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青海落地生根,更是为青海本土企业和优势资源提供了展示自身的最好舞台,很多青海本土企业直接得益于“青洽会”的连年举办,成功地将产品推广到外省甚至海外市场,青海红杞枸杞科技有限公司即是获益者之一。
“通过近几年来参加“青洽会”,不仅学到了发达地区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而且广交朋友,广泛合作,公司产品迅速在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培育和销售。”在去年“青洽会”期间,青海红杞枸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枸杞、枸杞蜜、枸杞茶、枸杞果脯等相关产品更是被来自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订购,成功地将青海的枸杞系列产品推向了海内外市场。公司负责人苏文银说,“青洽会”不仅是吸引外商投资合作的平台,更让青海本土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较全国其他地区青海拥有更加独特的投资发展优势,更重要的是,青海还拥有非常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发展环境。”在昨日参加西北地区工商联第一次联席会议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冯月菊表示,陕西省将借力一带一路,把更多的好企业、大企业、好项目、大项目带进来,双方能够进一步扩大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更高、更深层次的共同发展。祝愿青海在日益形成大开放、大融合格局中,在不断推进的大开发、大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