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沿丝路输送生态文明
能源危机及环境承载压力的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政府与企业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青海的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使得青海的后发展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先进科技的支撑下,过去人们眼中青海的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青海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高地。
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能……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发挥青海资源多样化优势的绿色产业,成为带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拉动地方财政收入的火车头。15年倾力打造、成功举办的青洽会,更是形成了这一系列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和绿色发展成就。
如今,在踏上“一带一路”征程中,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新能源又成为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实力派”产业集群。
新能源
点亮丝绸之路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能、光伏发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期间,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加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不仅是资源丰富,而且新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第一太阳能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第二风力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第三就是地域面积比较辽阔,发展新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是南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新能源产业要与“一带一路”建设相融合,让新能源点亮丝绸之路,通过青海、柴达木清洁能源的开发,沿中东到欧亚大陆,输送中国的生态文明,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建议既是发展目标,又是发展思路。而且青海也有这样的绿色标牌的能源实力供发展。
【绿色能源实力】
青海太阳能资源属全国第二个高值区;风能储量占全国风能储量的9.4%,是我国第四大风场;青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势突出,锂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3%。同时,青海产业基础较好,一些技术难关业已攻克。
【高层面谋发展】
同时,青海的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又极其脆弱,发展绿色经济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又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几年前,我省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宁可牺牲发展速度,宁可牺牲GDP,但是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今天,我省抓住新的机遇,调整经济结构,追发展质量,要生活品质,在一个较高层面谋求新的发展。
【经济增长引擎】
不仅如此,目前,我省已有太阳能电源生产企业20余家,直销、经销、代销网点达200家以上,个别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太阳能产业完全有可能成为青海省继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这四大支柱产业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可以想见,随着青海区位条件有力改善,生态地位日益凸显,特色产业优势日益显现,绿色经济将成为继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推动青海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能源
产业实力不凡
依托丰富的盐湖、有色金属、特色生物资源以及蕴藏量巨大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早前,我省便确立了发展盐湖化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及太阳能产业等产业集群,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调整规划,加快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
为此,我省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风能、锂离子电池和生物质能产业等,并注重技术创新,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建成太阳能光伏产业、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和风能产业等三条产业链,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
【光伏产业“光”彩夺目】
青海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达5800兆焦/平方米至7400兆焦/平方米,直接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60%以上。同时,青海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被认为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在青海已经并网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中,共有光伏电站151座,装机容量达到465万千瓦。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我省积极建设多晶硅、单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系统平衡部件-光伏系统与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着力构建从多晶硅、非晶硅等光电转换材料到光伏并网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体系,打造西部发展光伏、聚光发电产业及光伏电站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力争建设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风能产业“风”头正劲】
青海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目前,以风电为代表的我省新能源产业也走势强劲,煞是风光。风能产业发展中我省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快适合高原风能特点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培育发展风能装备制造业。根据《青海省风电场选址报告》,我省计划在风能资源丰富、联网及运输施工等综合条件良好的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等地区规划建设29个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987万千瓦,计划2030年全部建成。
【光热产业“热”力四射】
青海地区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年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是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理想场所。2013年国家能源局确定在海西、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选取光热场址148平方公里,2960兆瓦的可开发容量。近年来我省紧抓国家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以光伏、光热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不断有力地推动着新能源产业的前进。
淘汰落后产能促发展
如果说,淘汰落后产能,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那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是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有专家指出,要解决新能源产业的供需矛盾,最关键的是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只有地方政府不再持续干预落后产能退出,真正形成有效的产能退出机制,优势新能源产业才能走得更稳。
近年来,我省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并执行了比国家更为严格的淘汰标准,重点针对电解铝、铁合金、光伏、水泥、钢铁五个行业开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仅2014年,我省就淘汰落后产能27万吨。通过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为先进产能腾出了发展空间。(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