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
这样的地理海拔,一直疏远着世人对青海的关注,陌生着人们对这片神奇土地的了解。
西部大开发以来,高原人以前所未有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开放融入的壮阔之举,一点点拉近着我们和世界的距离。
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青洽会”应运而生,开始了助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波澜之旅。
2015年,历经十六年的发展,当我们再次站在“青洽会”的广阔平台上,当“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构想再次奏响大开放、大融入、大发展的华彩乐章,青海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挺胸出发!
“青洽会”——打开开放之门
一届又一届“青洽会”的成功举办为高原迎来了八方宾客,汇聚了各路精英,融入了更多动力和活力。我们深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就是青海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洽会”档次、规模、水平及影响力的日渐提升,使之不但成为全省招商引资、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青海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重要标志。
从创办至今,展会沐风沥雨十六年,不仅大力宣传了我们的资源优势、开发思路、政策环境、建设成就、发展前景,打响了大美青海的响亮品牌,同时,也引进了一批又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使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和友人与青海站在一起牵起了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友谊之手。
扩大开放,就意味着敞开胸襟,意味着开拓创新,意味着合作共赢,意味着奋力进取。
2015年“青洽会”,我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将依托特色产业、民族文化、资源能源和区位条件等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寻根问祖、贸易往来、投资洽谈、圆桌会议、经贸论坛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同时,将通过内引外联,东西合作,合作共赢,加快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今天,透过“青洽会”,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青海正在越来越快地融入世界。
“青洽会”——推进结构调整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一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
如今,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综合型展会,作为青海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青洽会”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助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借助这个重要的窗口、平台和桥梁,越来越多的绿色产业项目扎根青海,越来越旺的人气聚集高原,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青海让人耳目一新。
循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全省各州市和省有关部门不断解放思想、调整项目、创新方式,努力开拓优势资源开发与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
他们积极组织招商团队赴重点地区集中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实施工业、农牧业、科技、文化、旅游、生态文明、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招商,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招商行动。
面对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高原人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选商,更加注重质量。
多年来,展会立足我省资源、能源、产业基础等优势,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旅游业、生态农牧业、优势资源加工等特色产业的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力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成为展会的重头戏。
大批好项目的引进,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加速了青海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也带来了一流技术、先进管理和广阔市场,加速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我省电解铝、多晶硅、电池薄膜、储能电池等行业技术指标、技术装备国内领先,节能环保、信息产业、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了产业聚集和结构优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青海工业已经改变了粗放经营、低附加值生产的形象。
到今年5月底,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装备制造分别增长25.9%、19.5%、18.7%、31.5%,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萌发,成为工业增长新动力和发展重要支撑。
本届“青洽会”,我省再次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并确定了“稳定增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新目标。事实证明,青洽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吸引海内外企业参与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扩大内外贸易。
“青洽会”——助力经济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展就是生产力。
通过“青洽会”的举办,大批项目、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注入高原,助推了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据统计,前十五届展会,我省累计签约资金8765亿元,到位资金2374亿元。
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青海投资环境,加速了青海改革开放进程。到2014年底,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公有工业占到46.2%,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全省高3.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7.3个百分点;销售产值、产销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也高于国有经济,成为拉动全省经济重要力量。
打造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一批装备超前、工艺先进、上下链接、纵向融合的项目落户青海,形成了一批上下游链接、产业间融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集群。比如,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把盐湖提镁、纯碱、PVC等产业整合于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实现了低排放、低污染;铝产业项目实施水电(煤电)、电解铝、铝加工产业对接和延伸,初步形成了水电资源充分利用、电解铝适度规模、生产技术领先、上下游产业链接密切的水电铝上下一体产业链发展模式……
加速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了100多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在提升质量、增加品种、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其中,全密闭矿热炉铬铁冶炼高温烟气净化回收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金属镁循环利用技术、铁合金余热余压发电、多功能模锻压机等技术应用、单体技术装备跻身国内甚至国际先进行列,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和综合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等发展。一批农牧业产业化、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得到落实,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水平,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加速发展,倒逼卫生、治安、交通、餐饮等行业提档升级,为西宁、海东乃至全省增加了数以亿计的收入,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点和亮点。
百舸争流势如虹,追风逐浪竞千帆!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雄壮号角,青海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以大开放、大融入的豪迈气概,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今天,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在“青洽会”这个坚实而绚烂的舞台上,我们将再次放飞新的理想与希冀,并期待创造更多的美好与奇迹!(谢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