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先民出互助下云南?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4-20 10:05    编辑: 许娜         

  【传说】华干王命殒南门峡

  讲述:郭永维

  记录:记者郭晓芸

  很早以前,在互助南门峡大底华洞附近的“贼流沟”口,景颇族的先祖华干部落与入侵的外族发生了一场激烈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华干部落赢得胜利告终,但华干王为了部落的生存和荣耀,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华干部落为了纪念华干王的功德及精神,并且永享人间香火,就在离此不远的平顶山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立石架木,将华干王尊为护佑一方百姓的“大王山神”俄博,永久地供养起来。

  明末清初,平顶山成为却藏寺、广惠寺四至的拱寺主山,大王山神俄博更加受人尊崇。现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的白多峨、仓家沟、平峰、支高,台子恰卡及南门峡镇的群众每年农历四月上旬至五月初三,都会在清晨隆重上山,点灯、煨桑、献供品、安置宝瓶,祈求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祛病解灾。为了祈求免除雹灾,农业丰收,附近的群众有时会悄悄挪动俄博的方向。在平顶山北侧,耸立着一根高十米、直径三米左右的“灯柱石崖”,石柱顶端生长着一墩浪麻野花,开花时很像灯烛芯。传说,神灯是为了供奉“华干王”山神,族人特别制作的一盏长明灯。

  在我国,羌族、普米族、彝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历代传唱的史诗,都称自己的先祖是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那么,这座拥有传奇故事的平顶山,是远在云贵高原的景颇先民深情回望的故土吗?

  【观照】平顶山,景颇先民南迁的起点?

  4月16日,记者与互助土族自治县委党史办主任祁文汝来到拥有传奇故事的平顶山。这座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山峰,平均海拔3500多米,北临南门峡、南面五峰、东邻台子、西望大通,在初春暖风的吹拂下,绿意初泛,焕发出勃勃生机。

  平顶山上的华干王俄博

  祁文汝已经是第三次踏访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之所以对这座平顶山产生浓厚的兴趣,源于史料中提及景颇族先民是从河湟谷地的平顶山开始了漫漫的南迁之旅。“我立即想到了曾经下乡采风时,在互助县境内攀登过的平顶山。”祁文汝回忆。

  《西宁府新志》中,记载着关于平顶山的文字。“平顶山与兰却山相隔,山顶平坦故名。其山之阴,飞泉悬挂,匹练如云。”平顶山与附近的扎阪山、尖顶山,共同构成了以扎阪山为首、尖顶山为胸、平顶山为腹腿的“威远卧佛”,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如果从南门峡镇远眺,平顶山因为像极了一头白象,而被称为“白象山”。郭永维讲述的故事中,华干王的部属所建的“大王山神”俄博,就在这平顶山之上,华干王的英勇事迹,在平顶山一带广为流传。

  羌人经羌戎走廊南下

  我省学者王伟章认为,按照“羌戎走廊”的范围,包括湟水河、大通河、隆务河、巴曲以及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等黄河长江上游地区,几乎全都在此范围之内。

  王伟章说:“大概从秦汉开始,河湟羌人迫于中原长期愈加严重的军事威胁,不得不依靠走廊大规模向更边远的地方迁徙。”

  许多研究者认为,古代羌人部落是以河湟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他们有的向西,“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远绝,不复交通”;有的抵达新疆天山南路;有少数则北迁到今天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更多的羌人部落或是翻越秦岭,或是穿过岷江河谷,或是穿过青藏高原东部的其他河谷,向西南大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迁徙生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演变为今天的白、彝、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阿昌、土家等民族。

  平顶山的传说与现实

  王伟章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景颇族创世史诗《目脑斋瓦》中说,远古时期,即“宁龙中会”时期,大约在10000年至6000年前,景颇先民开始从“蒙古利亚”的“木石匕省腊崩”迁到“户练央旦卯”,之后进入“颇究桑昔卯”,再迁到“哲聂林真卯”。这些地方,“经史学家考证,‘木石匕省腊崩’意即天然平顶山,在今河湟地区;‘户练央旦卯’意为平坦之地,为今甘南、陕西一带;‘颇究桑昔卯’意为大森林地区,在今藏东南与川西林区;‘哲聂林真卯’指红土高原,即今景颇族居住的川西、滇西一带。”

  祁文汝通过云南景颇族学者祁德川编著的《中国景颇族》及《景颇族发祥地的传说》等获知,景颇祖先民最早居住在青海高原东北部名为“木石匕省腊崩”的地方,“木石匕崩”是女山,较低;“省腊崩”是男山,较高。“在互助当地传说中,平顶山被视为男山,尖顶山被视为女山。生活在平顶山周围的藏族、土族群众基本沿袭景颇族对平顶山的旧称,分别称‘阿咪仁欠仁宝’‘阿咪罗什加龙崩’,都有‘爷爷平顶山’的意思。之后迁入的汉族,则直接称之为‘平顶山’或‘大王山’。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视为巧合。”祁文汝说。

  景颇族传说中,发祥地周围环境有“大雪山”,非常寒冷,只有靠太阳的温暖才得以生存。离“木石匕省腊崩”不远处,还有两座山,一座叫“弄仁崩”,山中出药草;一座叫“格级崩”,山周围有丰富宝石,这里是妇女佩戴翠器的来源。经过实地考察、对比,祁文汝发现,平顶山周围海拔超过4000米至4484米之间的“大雪山”,有兰却山、大俄博山、大阪山的东剑、北沟脑岭及龙王山等。

  “平顶山下天然的石崖窑洞、南门峡的大底华洞,洞口流溪,基本向阳,一个洞能容一二百人同时居住,并且易守难攻,里面人类生活居住的灰烟痕迹十分明显,这是远古人类生存的极佳居所。”祁文汝说。

  由此祁文汝推测,远古时代,景颇族的先民可能就生活在今互助的五峰、台子、威远、南门峡、东和、东沟、丹麻、哈拉直沟等地区。迫于日益严寒的气候,便开始了漫漫南迁之旅。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研究、考证,揭开景颇先民南迁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