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充盈的北门泉,于2014年8月20日后逐渐干涸了。”西宁77岁的老人汪玉梅向本报反映。
9月1日中午,西宁北门城楼下秋意渐浓,大石头上的红色大字“北门泉”鲜艳夺目。走近北门泉,一股异味扑鼻而来,细看才发现泉眼中已经没有水,水坑积水中大量红色小虫在游动。连接北门泉与附近绿地的水渠,露出了渠底的石块。
在北门泉附近住了多年的汪玉梅老人说,北门泉曾经是西宁城居民饮用水的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北门泉成了市民游玩的地方。今年上半年,北门泉的泉水还多,有小孩子经常在泉边玩耍,但最近发现北门泉逐渐干涸了。
据相关文献记载,西宁曾经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眼泉,北门泉是其中出水量最大的泉。《西宁府新志》中写道,“北门泉,在县治北门外城下。水清味甘,体重诸泉。居民多汲饮水。”
据青海地方文史专家杨文盛先生回忆,昔日西宁城中有多处水井,而因为北门泉的水质十分好,老西宁人都喜欢到这里汲水。他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跟在父亲和姐姐的身后去北门泉玩。
西宁解放后,城市自来水工程不断扩展,北门泉才失去了实用价值,逐渐被废弃了。青海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在电话里说,在他的记忆中,北门泉没有干涸过。
1999年,北门泉重新被开挖出来,在泉眼附近砌井凿池,建成了北门泉绿地。此时,北门泉的水量小了许多。“重建的北门城楼与北门泉绿地改造融合在一起,精心布局造景,凸显北门城楼与北门泉的古风古韵,形成人与自然的融洽共处,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成文的《西宁北门城楼重建记》记载了这次改造。
北门泉的泉水不再叮咚响,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补救,能否将这一古迹留住?汪玉梅老人说,北门泉的干涸让人痛心、惋惜。(何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