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托物寄情,回味无穷。李白有“长相思,摧心肝”的诗句,描述了男女之间相思之苦。宋人李之仪“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词句,表达了男女间的相互爱慕。
在河湟地区,演唱河湟小调《相思病》的人较多,而被誉为民间花儿“皇后”的刘英梅版的《相思病》在河湟地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一曲《相思病》唱遍了青海的无数村镇,爱好者们从她的歌声里认知了刘英梅,记住了她的演唱。2004年她所唱录出版的光盘《相思病》,一上市就抢购一空,时常有人向她打听购买光盘一事,出现了“一盘难求”的现象。
这首小调全曲共分14段36句,却没有一个“爱”字。但唱词悲伤、凄凉,如泣如诉,怨而不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感伤;曲令深沉、庄重,唱者身临其境,听者为之动容。这首表达情人间生死离别的小调,在她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曾唱哭了千百名“粉丝”。有心人注意到,刘英梅演唱这首曲令时,比唱别的曲令声音要低,但比唱任何曲令都要强劲、有力,饱含深情的演唱很有艺术感染力,她都是流着泪唱完谢幕的。
5月18日,在西宁湟乐公园举办的“2014西宁城东第二届河湟情韵系列花儿演唱会”上,刘英梅身着洁白的演出长裙,在红花绿叶的宽大幕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当她缓步走上舞台闪亮登台亮相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和往常一样,向观众鞠躬问好时,又一次迎来热烈的掌声。唱完第一首花儿后,观众席上一片哗然,大声呼喊着再来一个《相思病》,叫声不绝于耳。在观众的热情要求下,刘英梅又一次唱起了小调《相思病》。当中唱到伤心处时,观众的鼓掌声、唏嘘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烈日下,笔者在观众席中见到好多老阿奶、中年男女含着泪花,连连鼓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英梅出生在海东市民和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在山村里非常流行民歌的传唱,她从小就喜欢上了唱花儿,上山砍柴、放羊,一出村子就不停地哼唱。家乡的山山水水成就了刘英梅的一副好声嗓。她每到一地,听众们总要点唱这首绝版的《相思病》,她就是再累也要和观众沟通演唱。听众喜欢什么,她就唱什么。她常说:“花儿是唱给广大听众的,只要听众喜欢的,我就唱。”笔者同刘英梅近距离接触,印象较深,她中等个子,庄重的打扮很得体,显得朴素而高雅。她俊俏麻利,性格开朗,彬彬有礼。
1990年,在全省的花儿比赛中她一举夺魁,被吸收为青海省民歌歌舞团花儿歌唱演员,这一唱就是二十多年。在省城西宁得到了“花儿王”朱仲禄和冶进元老师的亲口传授和指教;也得到了“花儿王子”马俊的悉数指点,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演唱技巧,也熟悉了以前从未听过的好多词令,眼前豁然开朗,演唱水平提高很大。
刘英梅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不可多得的花儿唱家。她功底扎实,嗓音浑厚、质朴,她的演唱带有浓厚的乡土气味。花儿讲究的是情感、韵味,以情感带出韵味,以投入产生情感。她每唱一首都会投入很深,所以,她的歌声既有情感又有韵味。有人这样说,听刘英梅的演唱是一种美的享受。
1992年,在“孟达天池”杯花儿大赛中,她以一曲原汁原味的《马营令》获得了一等奖;1993年登上了青海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2009年在CCTV-11频道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江戏话》中担任花儿主唱角色;2013年在西宁南山公园举办的“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上获优秀歌手奖等。
在交谈中得知,2003年因患咽炎,刘英梅作了咽喉手术。对一个歌手来说,咽喉手术意味着什么?手术后,她没有因此而退却,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慢慢地,嗓音恢复了,只是变得有点沙哑。她带着沙哑的歌喉重新登上了唱台,赢得了听众们的口碑和掌声。
刘英梅在近30年的花儿演唱生涯中,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为观众献艺上千场次。她锻炼了自己,也塑造了自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金杯银杯,不如广大听众的口碑。她以坚强的气质、高雅的舞台形象,动人的歌声成就了自己、赢得了赞誉。
梅花香自苦寒来。现为青海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花儿协会理事的她,仍为花儿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在作积极的奉献。(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