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们是追着市场走,现在我们能引领市场。”8月10日,当青海第一代藏毯出口人金宝钰踏进2014藏毯展会的展厅时感慨。
三十年前,金宝钰这一代人扛着藏毯,走出国门追赶着世界地毯市场脚步。如今,自己家门口的藏毯展会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地毯商们纷至沓来。这是第一代藏毯出口人梦寐以求,却不敢想象的景象。
七十多岁的金宝钰,是原青海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上世纪80年代,我省明确发展藏毯产业,并成立进出口公司。“藏毯虽在青海土生土长,但当时还没有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金宝钰说,“省上研究后觉得藏毯作为商品有潜力,包括有西宁大白毛这个原料市场,有劳动力,再加上藏毯本身就是青海藏族群众传统的日用品。”
上世纪90年代,青海地毯藏毯的出口额达到几百万美元,这是金宝钰主管藏毯出口工作8年,最引以为傲的成绩。而当他了解到,去年青海地毯出口额超过1个亿时,他直呼“没想到”。
今年金宝钰参加藏毯展会,“感到更多的是惊奇和惊喜”。他惊奇地发现,青海藏毯产业这几年有了质的发展。“当时,青海的藏毯推到国际市场上并不被认可。欧洲国家只认可尼泊尔毯,认为尼泊尔的毯子就是藏毯。我们想出口地毯,需要自己扛着毯子去参加别人的展览会。现在倒过来了,人家到青海来参加我们的展览会。”金宝钰说。
同时,金宝钰也看到藏毯的变化,从当时粗犷豪放比较低端的产品,到现在产业升级换代变成比较高端、带有艺术性质的日用品,种类齐全繁多,适应了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过去藏毯是40道至45道,有些图案没法编织,现在不仅有一百多道的藏毯,连二百多道的藏毯都有。藏毯越精细,对图案的表达越清楚,层次更丰富。就如同相机的像素一样,像素越高,图片越清晰。
让金宝钰惊喜的是,青海藏毯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中国藏毯走出去了,还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让欧美国家了解到“世界藏毯在中国,中国藏毯在青海”。他说:“当年我们的藏毯不被认可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藏毯明明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成了别人的了呢。现在终于让世界知道,藏毯源自中国。”(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