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深处的“战略高度”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6-26 09:31    编辑: 马燕燕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共和县干热岩勘查现场见闻

   一顶高达25米的工作敞篷,

  一眼深度已达2735米的钻井,

  一种令人瞩目的清洁新能源——干热岩。

  自从今年4月份通过钻探,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在位于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一带发现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干热岩资源以来,这个沉睡在地表深层的“能源新宠”逐渐被业内人士熟知起来。

  6月25日,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来到共和县恰卜恰镇干热岩开发勘查现场,实地调研和了解目前干热岩勘查进展情况。“从全国来看,青海的干热岩资源开发的温度和深度已具备了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这是生态和科技的先行兵,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说。

  晌午时分,天空虽然飘起了零星的小雨,但在恰卜恰镇的藏医院里这台被标注为DR3的钻孔正在工人们的操作下有序地工作着。“从去年8月份开始钻探,没有休息,不分昼夜,每天基本上能钻10米左右,按照这个进度,预计两个月后会完成预期目标。”施工人员孙超一边忙着观察工作台上的仪表,一边告诉记者。此时,刚刚从深达2735米深井中提取的岩芯被工作人员从钻井中取出,设置在岩芯中用来测量干热岩温度的六个温度计显示162度至168度之间。现场的人群争相看着温度计,露出惊喜的表情。

  事实证明了成果,成果凝聚了汗水,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孔深达2000米以上,岩体温度普遍高,增温梯度异常明显,每加深100米,最高可增加7摄氏度。”据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院长严维德介绍,等到钻探到4000米,干热岩温度可以达到260摄氏度左右。

  那么干热岩如何实现能源转化呢?用严维德的话说,就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一眼井(注入井),在距注入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热储构造,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称之为生产井。从贯通人工热储构造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用于地热采暖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有数据表明,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表示:“干热岩资源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热能总和还要大,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干热岩所发的热能将会成为国家地热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王丽华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