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省仅有7棵,到整条街一字排开。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在我省官亭地区顽强地活了下来。2007年,西海都市报以《青海仅有的七棵银杏树》为题,报道了银杏树在我省的来源和成长历史。时隔7年,都市报记者再访时发现,如今,银杏树已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地区扎牢根基,数量由原先的7棵发展到300多棵。
●两棵老银杏树
车过浪塘山,进入官亭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在官亭镇政府大院里,两棵银杏树尽情地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这是目前史料记载的我省树龄最长的银杏树。主人没有做任何修剪,两棵树枝叶舒展,风姿摇曳。
民和县退休干部宋玉瑞说:“1976年3月的一天,我从官亭河沿村用自行车捎过来两棵银杏树。运前害怕树皮被刮破,用芨芨草将树根绑扎得很严实。这两棵银杏树移到官亭镇政府大院后,由镇政府的人负责浇水和施肥,一直健康地活到现在。”已经过去38个年头了,在官亭镇人的精心呵护下,这两棵银杏树存活到今天,成为官亭地区的一大景观。
除了官亭镇政府大院,在官亭镇街上零散地还有3棵银杏树,在民和官亭土族中学还有两棵。走进宽敞整洁的学校,两棵银杏树在校园的花园里郁郁葱葱。
●数量已达到三百多棵
走出政府大院我们发现,在官亭镇沿街两侧都有银杏树。与镇政府大院里的两棵银杏树相比,街道两侧的银杏树较小,但树梢绿意葱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民和县副县长(官亭镇原党委书记)朵海生说,官亭地区种植银杏时间在我省较早,为了保存这一名贵树种,镇政府计划将官亭镇主街道打造成“银杏街”。2007年,在县林业局的帮助下,镇政府从中川乡美一村引进了300棵银杏树苗。令人欣喜的是,新移栽的银杏树成活率达到90%。除了官亭街道两侧,在附近的玛尼山也移栽了银杏树苗。经过几年的精心呵护,官亭镇街道两侧新栽种的银杏树度过了最困难的生长阶段,在风雨中昂首挺拔。
据介绍,目前,官亭地区的银杏树数量达到三百多棵。
●官亭水土适宜银杏生长
银杏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青海难觅踪迹。那么,银杏树为何会生长在官亭地区?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银杏树喜欢在高温地带生长,地面温度达到二十七八摄氏度,适宜银杏树的生长。就全省来讲,民和官亭地区气候温暖,为银杏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民和官亭地区,在青海红十字医院、省林业厅也有人工移栽的银杏树。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十年内西宁有些单位出于园林绿化考虑,引进了不同数量的银杏树,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长势都很一般。
在青海红十字医院院内,移栽在花园里的数十棵银杏树长势一般,粗大的树枝上只有零散的数片树叶,其中,有4棵银杏树出现枯死现象。眼前的银杏树,与周围的榆树、丁香树相比,显得很单薄。记者发现,在林业厅院内的两颗银杏树长势也很一般。
●官亭不乏名贵树木
“每逢四五月份,当你路过官亭街道时,一股香气沁人心脾,这是梧桐花的香味。在青海别的地方,你很难闻到这股诱人的香味。”在老官亭人鲍先生的引荐下,我们来到一棵梧桐树底下。这棵梧桐树,位于官亭镇政府大门东侧,巴掌大的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
朵海生说,在官亭地区,除了银杏、梧桐等名贵树木,曾经还有山楂、柿子、橡树等省内鲜见的树木。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保护不当,这些树木已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相关链接——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公孙树和蒲扇。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寿命极长,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江西等地。银杏浑身是宝,有食用、经济、园林、观赏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