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数字里话变迁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4-28 10:05    编辑: 马燕燕         

  青海湖已完全解冻,高原圣湖正敞开胸怀,以独特魅力吸引人们领略生态、数字与文化青海湖。

  生态青海湖

  据介绍,为更好保护栖息在高原的斑头雁、棕头鸥、鸬鹚等鸟类,以“亲近自然,呵护鸟类”为主题的青海湖鸟岛观鸟旅游季将拉开序幕。

  “我们将唤起更多人保护高原鸟类,高原生态的意识,建立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青海湖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蔡平说。

  “绽放的油菜花,湛蓝的湖水,还有在青海湖畔自由飞翔的鸟类,这一切真的让我感到青海湖是一块镶嵌在高原上的蓝宝石。”陕西游客鱼楠说,青海湖畔的成片湿地同样让她印象深刻。

  数据显示,2013年,青海湖水面海拔达3195.8米,水体面积增加近240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达4440.83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恢复到3.5万吨以上,是2002年的13.5倍。

  据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马天成介绍,目前,青海湖将以“打造世界遗产型湖泊”为目标,促进景区旅游事业稳步发展,继成功创建青藏高原首个国家5A级景区,青海湖又成功获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今年4月,青海湖景区列入“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景”榜单。

  “随着生态青海湖不断建设,青海湖畔的民间环保志愿者已成为青海湖畔的另一道风景。”马天成说,如今,志愿者中有大学生、游客、牧民、僧侣。

  数字青海湖

  4月初,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就忙开了:开着小船,将一些数字监控探头安装到三块石、海心山等地,监测鸟类繁殖、迁徙情况,以及是否有鸟类疫情等。 “目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蓬勃展开。”何玉邦说,这些系统是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建设的“动植物研究信息化系统”。

  何玉邦说,青海湖拥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作为高原湿地具有的独特性,青海湖景区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原始性。

  “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前沿数据的采集。”何玉邦说,现在他们将这些传回的实时镜头做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小故事,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看。

  何玉邦说,如今,在优酷网、土豆网、北京的科技馆里,可通过探头传回的镜头看到斑头雁出生的过程,迁徙的鸟类以及普氏原羚奔跑的场景。

  目前,“青海湖野外视频监控系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基础数据库系统”已建成。据悉,青海湖景区将尽快启动景区数字监控项目建设,使青海湖成为真正的数字青海湖。

  文化青海湖

  “每年夏季,来青海湖畔旅游的中外游客非常多,现在我将自家制作的藏绣出售给他们,游客们爱不释手。”来自青海湖畔刚察县的牧民卓嘎告诉记者。

  近年,随着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湖国际雕塑与大地艺术旅游季、“梦幻青海湖”摄影大赛、青海湖观鱼放生活动的举办,青海湖绽放出芬芳的文化气息。

  2008年至2013年,游客数量从32万升到119万,旅游总收入由3800多万元增至1.74亿元。

  马天成说,目前景区管理局已与青海省文化与新闻出版厅合作,创作编排完成了一台常态化的演艺剧目供游客欣赏。

  目前,在深入挖掘青海湖民间文化基础上,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湖祭海融入旅游中,推出祭海文化旅游季,策划将二郎剑鱼雷发射观测平台改造成海军文化博物馆。

  “唐卡、藏绣、皮绣等非遗产品已入驻旅游商品展示中心,我们将加大非遗进景区的工作力度,突出青海湖藏传佛教文化与独特的民族文化。”马天成说。(作者:李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