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宁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寺滩村,距县城35公里。藏族称郭隆尼勒寺,简称郭隆寺。佛殿依山修筑,精妙庄严,气势恢宏。1582年,第三世达赖喇嘛应土默特部之请,去内蒙参加俺答汗藏仪式时第二次来青海路过此地。1584年,三世达赖来此地讲经传教,授记建寺。1602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自内蒙入藏坐床,途径此地,当地的扎德、浪加、阿加、霍尔、桦林、角查等十三部落头人以三世达赖授记为由,请求四世达赖建寺。年底派扎德、浪加、霍尔、达拉等尕尔哇的头人为代表入藏,再次请求建寺。次年,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四世达赖派达波扎仓寺主持第七世嘉色活佛端悦却吉嘉措前往安多。1604年嘉色在一世松布丹典嘉措的协助下,破土动工。当年建成嘉色寝宫、经堂及部分僧舍,并建成显宗学院,初具寺院规模。此后,郭隆寺又受到漠西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汉等地方势力的支持,不断扩建。顾实汉曾献大批土地、百姓。1647年,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和顾实汉联合签发寺产执照。清康熙年间,郭隆寺有大小经堂、僧舍2000多个院落,僧人7000余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寺院建筑华丽,雄伟。其中大经堂、六个小经堂建筑造型艺术技巧与塔尔寺相媲美,成为安多地区格鲁派大寺之一。至解放前,属佑宁寺管辖的寺院共有49处,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1724年,因罗布藏丹津事件,被清军烧毁。1732年,因章嘉、土观呼图克图请求雍正皇帝赦令重建,并赐额佑宁寺。1866年,因西北回民反清,再次毁于兵燹。由六世土观奉命重建,于光绪年间修复,历时15年,重建后有院落500余处,僧人1000余人。至1957年,有大小经堂及其他建筑1696间,僧人396人,在寺活佛16人。宗改后,留寺喇嘛23人。1963年,有在寺喇嘛35人。文革期间,寺院第三次被毁,除李家昂被当地学校占用未拆除外,其它大小建筑一无所存,寺内佛像文物荡涤一空,宗教活动终止。
1980年7月18日,佑宁寺得到重新批准开始,有僧侣25人,由宗教界中上层和爱国的进人员组成民主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1981年班禅大师视察进行了重要佛事活动。截止目前,有僧侣240余人。党和政府补偿落实政策款35万元,陆续修建了嘉色康、 赞康、 宣康等大小佛堂10余,僧舍150余院及大、小经堂,且购置了佛像等文物,现已基本恢复原貌,初具规模。
该寺寺主为嘉色活佛,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但不经常住寺,该寺院原有大小活佛20余名,主要为章嘉、土观、松布、却藏王佛等五大昂活佛九小昂活佛,其中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受封为呼图克图,尤以章嘉、土观为驻京呼图克图,是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章嘉和班禅、达赖、哲布宗丹巴并成为黄教四圣。五大昂活佛转世系统中,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却丹、二世土观洛桑却吉嘉措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三世章嘉若贝多杰精通藏、汉、蒙、满文和佛学经典,著作颇多,声誉卓著;三世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尊称一代名僧。他们二人驰名于西藏、印度、安多、新疆、内外蒙地区。三世松布巴伦西华觉对各种学科无不精通,乾隆帝封有额尔德尼班智达称号。
该寺内藏有印度造释迦牟尼佛像,出土的三位一体铜佛像和佑宁寺护法神骡子天王神像各一尊;寺后半山坡一世章嘉坟墓一处;千年倒生古柏一株;安多地区制造最早佛像吐浑头杰千保一尊;明永乐玄德年制钗拔一对;连城多尔杰强佛像一尊。195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佑宁寺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六日,举行正月祈祷法会,其中正月初八和十四日为观经日,有跳欠、晒佛活动;三月十五至四月十五日为全寺辩经期会;四月十五日为诞生出家、成道纪念日,也有跳欠、晒佛活动;六月初二至初九举行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六月法会,初八日为观经法会,是当地传统的法会,省内外有较大影响;腊月举行爱合多勒经会。目前制定了《佑宁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十余项制度,土观活佛担任民管会主任。是青海省重点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