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工作再次大规模实施,为全面改善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将提供保证。
我省草原面积5.74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4.74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43%,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以上。长期以来,受气候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省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鼠害频繁发生。草原退化和草群高度的下降给鼠害的肆虐创造了有利环境,鼠害的泛滥,又加剧了草原的退化,形成了草原退化,鼠害泛滥,加剧退化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加大了风沙危害和沙尘暴的产生。
为了控制三江源地区草原害鼠的蔓延,《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规划,并于2005年到2007年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8800万亩的大规模鼠害防治。通过大面积鼠害草地的治理,鼠害泛滥发展趋势得到了基本控制,许多昔日满目疮痍的不毛之地恢复了生机,草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草地生产力大幅度回升,牧业生产重现生机。
如泽库县西部的和日乡,过去草原退化十分严重,草原鼠害猖獗,到了鼠进人退的状况。通过近几年草原鼠害防治、退牧还草、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控制了项目区鼠害、恢复了草原植被,而且牧民的观念也从“不杀生”到主动筹资防治鼠害,已形成牧民间相互监督、及时防治的鼠害防治长效机制,使昔日的鼠害草地变成了优美的放牧草地。
据调查测定,实施草原鼠害防治工程区,植被盖度和高度分别比工程实施前平均提高了23.20%和32.60%,草原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减少了水土流失。草地优良牧草的比重显著提高,平均每亩可挽回牧草损失13公斤。
在大规模鼠害防治过程中,各地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囊谦县以乡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严格的草原害鼠监督制度和奖惩办法。草原鼠害防治结束后采取户与户、村与村、乡与乡之间联查,发现一只残鼠罚款50元的措施,同时,要求草原承包户补灭害鼠,检查时一旦发现害鼠,不仅要罚款,还要做检查等,形成了以牧户为主体的鼠害防治长效机制。
截至今年1月20日,全省共完成地面鼠防治任务960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尚未完成的340万亩防治任务,将于2014年3月中旬开始实施。根据害鼠生物学特性和活动规律,855万亩地下鼠害的防治将于4月中旬全面展开。
实践证明,依靠广大群众参加鼠害防治是工程顺利完成的第一要素。近年来,由于各地宣传工作深入细致,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广大牧民群众对鼠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逐年有增无减,据统计,2005年—2007年共有5.5万人次牧民参加了鼠害防治。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是鼠害重灾县,防治前县上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动员,使牧民群众主动参加鼠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2005年第一批防治工作中,全县参加鼠害防治的牧民群众就有3039人。当年该县计划任务为267万亩,牧民群众主动用劳务费用于购买生物毒素和饵料进行鼠害防治。经检查统计,当年实际完成600多万亩,是计划任务的2.25倍。
随着大规模实施防治,全省大多数地区草原鼠害由重度危害转为中度或轻度危害,危害程度有所下降,草原鼠害危害猖獗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积从历史最高点的1.24亿亩下降到的0.9亿亩左右。从区域来看,环湖地区鼠害控制效果好于青南地区,冬春草场好于夏秋草场。
与此同时,我省开展防治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研究,在以往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引进和试验生物、生态等防治新技术,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使用力度。还结合大面积鼠害防治工作,开展了高寒牧区草地鼠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招鹰控鼠、不育剂、鼠夹鼠箭等防治草地鼠害试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草地鼠害可持续治理综合配套措施仍显滞后,而适宜害鼠繁衍孳生的退化草地尚未得到有效根治,已防治区域草原害鼠种群数量反弹较快,加之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草原鼠害危害呈逐年上升态势,危害面积基数仍然很大,且分布区域广,草原鼠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草原鼠害预测预报机构调查统计,2013年全省草原鼠害发生面积1.31亿亩,危害面积0.97亿亩,鼠害面积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013年,我省争取中央财政草原鼠害防治资金650万元,从草原生态补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中申请配套1600万元、省财政又配套153万元,地方筹措资金209万元,全年用于草原鼠害防治的资金达2612万元,较上年度增加了325%。2013-2014年度防治面积由往年的1263万亩左右扩大到2175万亩,防治区域涉及海北、海西、西宁、海东两州两市的20个县(市、行委)。
据了解,为了切实做好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工作,在《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又列入草原鼠害防治工程,防治内容不仅包括大面积防治及成效巩固,还增加了鹰架招鹰、鼠夹等建立长效控制害鼠的内容。
据省农牧厅负责人介绍,今年省上先期安排在三江源地区21县4场1镇实施草原鼠害防治4671万亩,为下一步实施人工种草、黑土滩综合治理、草原补播改良等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切实做好这次大规模鼠害防治工作,省农牧厅会同省三江源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三江源地区州、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的视频会议,全面部署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鼠害防治工作,提出了一次大面积防治、两次成效巩固及地下鼠、地面鼠同步防治的工作思路。
为确保草原鼠害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农牧厅要求三江源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其摆到当前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照集中连片打歼灭战的原则,将财力、物力和人力合理布局,切忌按行政界限以乡村为单位分片防治,保证防治区域内不留死角,动员和组织广大牧民群众打一次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的“歼灭战”。一方面增加牧民群众收入,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同时,省农牧厅要求做好技术支撑、工程监理和监督巡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做好鼠害防治期间的治安、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工作。组织若干个服务指导小组,加强防治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把关,做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调配饵料药品、统一组织和调配劳力、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监理单位要组织足够的熟悉鼠害防治工作的监理人员,对质量、进度、资金以及安全进行全程监理。项目区农牧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三江源办等单位,加大督促巡查力度,全力推进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