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爱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达2859条,总面积1972.5平方公里。冰雪融化成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年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河西人民懒以自下而上的命脉,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威、张掖两地区和金昌市部分地区,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65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原植被。区内有高等植物1044种,水源涵养林主要树咱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旱区域内,却显得异常重要和珍贵。正是由于祁连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雨蓄存下来,缓慢地补给江河,起了调节径流、削减山洪、保证年径流量相对稳定的作用。对水源林的重要作用,古人早有清楚的认识,把它概括为"雪山千仞,松杉万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
地理位置
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保护区总面积为2653023hm²,其中核心区面积为802261.6hm²,缓冲区面积为470625.2hm²,实验区面积1380136.2hm²。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资源
保护区生态地域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中纬度山地植被的特征。植物区系属青藏高原植物区,植物主要以阴生、湿生、寒生、寒旱生、中生、旱生植物为主。区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14种、国家二级39种。甘肃省保护动物6种;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有12属1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昆虫2种、二级保护昆虫12种。共有野生动物28目63科286种,其中,鱼纲1目2科4种,爬行纲2目3科5种,两栖纲1目2科2种,鸟纲17目39科206种,哺乳纲7目17科69种。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旅游资源
祁连山保护区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大类6个类型,景点遍布祁连山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森林公园有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祁连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山丹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肃南马蹄寺省级森林公园、民乐海潮坝省级森林公园,开发的旅游区香灵寺旅游区、昌岭山旅游区、大野口旅游区、丹霞地貌旅游区和大草原旅游区、 “七一”冰川旅游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