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民俗:增岁祭祖说冬至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11-19 10:15    编辑: 马燕燕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最后,冬至过后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冬至一如年节”的说法。生活在河湟地区的人们,都以过了冬至就增了一岁为喜。当然,每到冬至,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旧时的河湟地区,每年过冬至,孩子们都要穿新衣裳、吃油馍馍等,儿歌中还有“过冬至宰公鸡”之说。

  在春节、清明、冬至时,都有祭祖活动,其中,清明和冬至的祭祖活动规模要比春节大得多。冬至时,亲族家户多的都要举办“先人会”。先人会的会头有地方也叫“坟头儿”,开始的那年,由参加先人会的户族公选出两户人,负责冬至、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下一年,则由亲族中各户的居住地理位置轮流做东。过冬至的程序,由会头家的一人带领年轻力壮的数人去祖坟上烧纸祭祖,其余的人在家做准备。待去祭祖的人回来后,大家又在门外向祖坟的方向烧纸,烧完后大家一起吃饭。

  冬至祭祖活动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按户集资,一种是按人数集资。也有手头宽裕的人家除了按照规定交钱外,也会多出一些。不论宰羊或杀鸡,每户都会分得一份,剩下的全部下锅煮熟,大家一起吃。可能是人多一起吃的缘故,大家吃得格外香。过冬至,实际上是一次大家族的大会餐。除了祭祖和会餐,还有给未过门的儿媳妇送冬衣的习俗,送的数量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

  在冬至祭祖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年,我刚十岁,冬至熬饭即将熬好,冬至的会头端着盛有羊肝的瓷碟招呼娃娃们按照大小顺序坐在土埂上,每人发一片羊肝,我也很高兴地坐下等着羊肝发到手里。会头发现我后,对我说:“哎,你过来,你是尕爸爸(叔叔),今儿的羊肝你还没‘资格’吃呢。”原来,会头这次分羊肝没有按照年龄大小分,而是按照辈分分了。比我大二十多岁的侄子都领到一片羊肝,而我却没有领到。这件小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