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净化心灵的三色阳光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10-31 17:08    编辑: 马秀         

  

班玛县,青海的南大门。  刘志强摄

 

  对于一个地方,我们只有达到,才能感受她的魅力。中国如此,青海如此,而班玛县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热爱自然的一面,都有喜欢行走的爱好。其实,行走就是一种修行,在行走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也是一种生活。

  也许你走过了大山名水、江南小镇,但是有一个地方你不曾到达。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做班玛县。

  班玛县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属于青海的“南大门”,离西宁市780公里,果洛州府大武镇315公里。也许是离西宁城市太遥远,这里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一个微风徐徐的早晨,我们便坐上了开往班玛县的车子。我说,我要去班玛,这个被称之为果洛州的“小江南”去走走。一同的还有我的几个好朋友,他们也是听说班玛的人文环境和大美风景之后决定去走走的。我想,我找到了知音。

  车子在路上摇啊摇,走啊走。终于,就在我们迷迷糊糊的时候,司机师傅说,快看,那里的风景美不美。我们被一声豪爽的声音震醒了,原来,我们已进入了青海的大草原。在金黄色的大草原上,洁白成群的牛羊在那里吃草,在雪山脚下,远处黑点点的牦牛在那里行走。时值金秋,草原上的草变成了金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我说,我爱这里,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怪不得有人说,在草原上行走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放松。看来,这是真的。我打开车窗,任凭带有寒冷的微风往车内吹,虽然有些凉意,但那也是一种享受。

  在经过了12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终于达到了班玛县。这是一座用三色做成的小镇。

  因为当晚夜色已深,我们无法看清她的脸庞,只有等待第二天的清晨。一天的疲劳,让我们有了沉重的睡意。但是,在睡觉前,这里的主人会给你敬上甘甜可口的青稞酒。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驱赶疲劳,夜里睡个好觉。

  一座城市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他们的心跳,以及实实在在的美丽。班玛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羞涩中包含着大方,优雅中隐藏着含蓄,美丽中体现着可爱。

  有人说,班玛是金色的,有人说,班玛是绿色的,也有人说班玛是红色的,甚至有人说班玛是三色的。无奈,到底叫什么好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班玛还是叫“三色”更为恰当。其实,我也喜欢这样的叫法,更喜欢这样的字眼。班玛县县长夏吾杰也说,班玛是三色的,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去班玛,一定要到红军沟去走走。因为,那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至今,在亚尔堂乡子木达沟口的石崖上,红军当年书写的标语“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十二个大字保存完好、历历在目。因此,子木达沟也叫“红军沟”。目前“红军沟”已成为班玛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2005年班玛县修建了红色旅游展览馆,使之成为我省第二个红色旅游纪念馆。班玛县在红军沟景点的基础上,新增红军泉、红军路、红军墓等景点,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也就是莲花盛开的地方。它是“三果洛”的发祥地,是果洛藏族人民的老家。就果洛而言,班玛县藏传佛教寺院最多,而且大多数寺院建筑历史悠久、特色独具,藏传佛教文化在果洛州有一定的影响。全县共有藏传佛教寺院23座,分属三种派系,即宁玛派、噶举派、觉囊派。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果洛三大部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演绎着果洛藏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民族史诗。

  行走在马柯河的身旁,河流从我们的身边流过,而听着淙淙的水声,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久远的声音,“好吗?这里是行走和净化心灵的好地方。”

  这里有青海最大的原始森林,有跟冬虫夏草相媲美的羊肚菌,还有红军走过的山路,等等,所以,班玛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三色班玛。

  班玛的海拔不是很高,有3500米左右,但是这里因为有马柯河,原始森林,还有完好的植被,所以,来到这里几乎没有高原反应。而更加有三色阳光的普照,那么,我们的内心会更加的美好。

  人,只有走到野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班玛因为有了独特的自然风貌,总会给人一种意外的享受。

  心中有遐想,心中有爱恋,心中有怨气,那么就到班玛来走走吧。这里有独特的三色阳光,也有净化心灵的原始森林,这里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的内心得到重新的净化。

  班玛,我们爱你,爱你这片土地,也爱你这里的三色阳光。(刘志强   摄影报道)

班玛县美丽的原始森林秋景  刘志强摄
 

矗立在红军沟里写有“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石碑 刘志强摄

“党政军企共建”的新村委会大楼  刘志强摄

班玛藏茶,秋天显得更加美丽。 刘志强摄

班玛县藏文小学的学生在展示自己制作的藏香。 刘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