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 青海湖畔,一个美丽的乡村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9-21 10:01    编辑: 马秀         

  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来到了令人神往的金银滩草原。在这里,塘渠村像一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锦缎般碧草如茵的青海湖滨,缕缕白云缠绵缭绕着藏红、乳白、米色为主色调的村落,眺望去既现代又自然,电视、网络……充分展现着一个村美、民乐、人和、文明的现代新家园。

  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地处刚察东大门咽喉要道,是一个纯农业村,自然条件恶劣,农作物种植单一,农民增收困难。多少年来,村边垃圾成堆,随处可见人畜粪便,村容村貌很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干部抓住发展的机遇,尤其近年来抓住“党政军企”共建机遇,认真规划,带领村民开展了党政军企共建新农村活动,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捐助、村民自筹,把塘渠村打造成了一座“四美”新农庄,清理垃圾7000立方米,整治残垣断壁9100米,撤除废旧畜棚畜圈2.3万米,新建房屋155户,硬化村道12公里,如今在鲜花灿烂的青海湖滨,崛起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草原村落。

  村美还不足“美”,民富民乐才算美。塘渠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一直思索这个核心问题,积极鼓励农民集约化经营好耕地的同时,带领村民拓展发展思路,村里注册成立了哈尔盖镇国财农机具租赁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具的租赁服务,提高农机具利用效率,也有效补充了村经济发展。同时,还成立了塘渠村兴旺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塘渠村天达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个合作社围绕市场,形成了“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塘渠村靠近国道、铁路线的优势,鼓励村民到青藏铁路线务工、开出租车、提供餐饮服务……加快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至去年末,塘渠村第三产业总收入达259.14万元,人均收入达5441.58元。

  塘渠村头枕美丽的青海湖,至今还没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如今,塘渠村委会一班人如梦初醒,计划发展自助旅游项目和普氏原羚保护区开发建设,进一步为民谋利。

  对一个地区、一个村的发展,物质和精神犹如它的两个轮子、两个翅膀,抓了钱袋子,也不能丢了精神财富。村党支部围绕本村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特色文化户”等的评比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刺绣作品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并先后建成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老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锻炼着身体,脸上笑意盈盈,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热爱。

  如今,塘渠村成了建设新农村、新家园的典型。引来了从黄南、海南、海西等州一批批参观学习的观摩团,看到正欣欣向荣的塘渠村的美景后,无不赞叹。一位观摩团的成员说:这个村美得如此与自然和谐,富裕后的村民就像生活在画中,恬静、幸福……

   记者感言

  涌现出更多的最美乡村

  村民实现小康梦,一直是我们农村改革开放的主题,其最终目的就是在全省乃至全国涌现出像青海湖滨的塘渠村一样,更多更美更好的最美乡村。

  “最美乡村”应该是乡村的样板和典型,富裕、家和、民乐、和谐、整洁、优美……这些应该是它应有的内涵。按照这个标准,塘渠村在某些方面虽然离“样板村”尚有差距,但在全省已具有典型意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全省农牧区涌现出了许多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但是,还有很多乡村还处在不断摸索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塘渠村等最美乡村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快“最美乡村”的建设步伐。(潘玲     董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