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青海最美城镇官亭:临津古渡文化摇篮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7-12 10:22    编辑: 李滨         

  七月的民和三川,山水清秀,鸟语花香。

  黄河自积石山幽深狭长的峡谷奔腾而出,在三川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黄河,似乎在无限眷恋这片古老的土地,把丰腴给了这块宝地。巍巍凤凰山亘古以来用雄伟的翅膀护佑着这方土地,滔滔黄河千百年来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这方土地。

  清代诗人吴栻曾作《三川杏雨》,“曾将烂漫照三川,活色生香谁与怜;柳外青帘堪问酒,水旁红雨白成泉;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岂是中州文杏好,移来还待探怀贤”的诗句来赞美三川。

  走进有着厚重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土地,才能解开大自然造就的神秘面纱。官亭,曾是“临津古渡”,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渡口,是连通甘肃、青海的要津之一,历史上为迎接入境使者和官员,曾在此设“接官厅”,“官亭(厅)”因此而得名。据历史记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朝杨帝杨广第一个此经临津古渡来到青海。站在临津古渡岸边,剑削般的红色山崖巍峨耸立,山头或如扑食的巨雕,或如探海的苍龙,在暮霭中变化着色彩,几分威严,几分神秘,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这里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曾闪烁过文明的光彩。喇家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的史前灾难遗址,遗址先后出土目前国内所见的年代最早,制作精致,器型最大的黄河石磐,发现了迄今齐家文化时期保存最好的房址,里面独特的壁炉、玉器、壕沟、窑洞式建筑、祭坛上的特殊墓葬和前所未有的史前地震、洪水瞬间发生的灾难遗迹,以及4000年前已经用谷子和黍子混合做成的最早面条等都令人震撼。走进馆内,地震造成的断裂和褶皱清晰可见,那悲壮的现场让人不由屏住了呼吸,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约四千年前灾难发生的那一刻。

  官亭是三川文化的摇篮。朱海山,一位从土族农家走出来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先贤,为三川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36年,朱海山捐银币1000多元,在三川建起了六所初级小学和一所女子小学,吕玉英、侯香兰等是土族历史上第一批进校念书的土族姑娘。新中国成立后,她们成了第一批土族女干部。据统计,到1937年五大堡三川的学生人数增至500多人。之后,朱海山在五大堡三川建立图书馆,这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发展土族文化事业所采取的又一壮举。如今,登高望远,一座象征五大堡三川各族同胞团结和凝聚力的五个塔形楼阁巍然屹立官亭镇中心,她像五位静穆而庄重的尊神,从东南西北的不同方位托起一片吉祥的云霞。阳光下,楼顶的琉璃瓦流光溢彩,正门顶上雕塑的两条巨龙叱咤欲飞,侧楼平行紧贴四层主楼,向两边延伸开去,犹如丹凤朝阳。

  金戈铁马的吐谷浑曾是这片土地悠久的先民;翩翩起舞的“纳顿”倾诉着另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阿姑”绚丽多姿的装束是天上美丽的云霞;悠扬悦耳的“道拉”传递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如痴如醉的“花儿”飘逸着爱的芬芳;沁人心脾的酩馏散发着人生的香醇与甘甜;“你哭我唱”的土族嫁娶更能使你流连忘返;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在你身旁变得如此安逸温顺,像一个冰清玉洁的少女,是那样的秀丽俊美,每一个置身于此的人无不发出“天下黄河三川秀”的感慨。

  如今,官亭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贸易十分活跃,呈现出一片现代城镇的新景象。近年来,官亭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继承和发扬土族民俗文化,以“喇家遗址”“三川土族纳顿节”为载体,以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为引子,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以节造势,全面提升官亭镇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品牌。在惠民政策的照耀下,官亭土乡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阔步迈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吕锦武)

  建设三川土乡文化旅游中心城镇

  官亭镇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南缘黄河北岸,总面积为67.1平方公里。境内县乡级公路网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官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是我省海拔最低的地方,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现状:官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精、美、特”的城镇建设理念,突出建设三川土乡文化旅游中心城镇,经过几年的努力,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城镇旅游文化特色日益凸显。近年来,官亭镇争取并实施涉及交通、水利、教育、土地开发等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达7029余万元。通过几年的项目建设,全镇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思路:在建设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副中心城市进程中,官亭镇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特色镇旅游新干线试点镇及全省首批重点建设小城镇的机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和完善城镇功能,最大限度地做活土地文章,增强城镇发展后劲和动力。

  蓝图:“十二五”期间,官亭镇将建成土乡民俗风情一条街、商贸自由街,配套建设各类市场及停车场,大力改造临街铺面,完善给排水工程、集镇保洁及美化亮化再上一个新水平,吸引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文化官亭

  土族刺绣:有盘绣、剁绣、扎绣等。绣品形象逼真,立体感较强,富有喜庆、吉祥的寓意。是绽放在土乡艺术的一朵奇葩。

  纳顿:“纳顿”在土语中是玩耍、娱乐的意思,是三川土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二开始,一庄一村轮流举行,历时两个多月,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土族婚礼歌舞:三川土族的婚礼自始至终是在歌舞中进行,婚礼的歌舞形式以歌为主,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曲调优美动听,婉转悠扬,既有喜庆祥和的气氛,又有粗狂奔放的豪情。

  土族“花儿”:三川土族中流行的“花儿”,三川人叫“少年”,它是河湟“花儿”家族中一员。三川土族“花儿”在演唱和语言上,比兴手法的运用有着独特的风格。在曲调上既有土族的“花儿”悠扬,也有三川土族民歌的低沉缓慢。

  “库咕笳”情歌:是三川土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情歌,是三川土族儿女表达爱意的最佳方式。“库咕笳”是三川土族独有的,用民族语言演唱,是土族传统的情歌。

  官亭旅游路线

  750KV超高压等级的官亭变电站—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官亭集镇以南1.5公里的喇家遗址—素有“黄河上游第一岛”的寨子岛—距离5公里临津古渡—传说大禹治水“导河积石”时居住的禹王洞—积石峡谷大禹遗迹—“高峡出平湖”的积石峡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