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沿着国道227线一路向北行进,你会惊奇地发现,笔直的公路两侧,郁郁葱葱的青杨树林从西宁接壤处的康家村一直延伸至峰峦逶迤的达坂山麓,交织成北川河畔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走廊。
据统计数字显示,大通县森林覆盖率为38.1%,居全省首位。虽然这个数字较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但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河湟谷地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令人欣慰的数字。
大通,县域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境内天然林区众多,植被丰茂,加上高山草甸草原广布,处处造就了山清水秀的生态景观,赢得了“夏都生态园”和“西宁后花园”的美誉。
景区开发在规划与保护中稳步推进
旅游界有句行话:要把假的做成真的,不能把真的做成假的。
正当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日渐走出省门叫响世界之时,正当全省各地全力打造自身特色旅游品牌,竞相发展之际,熟悉大通的人们似乎有些茫然,这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度享誉西北地区的旅游名县,在二十一世纪高原旅游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却为何显得如此“低调”和沉静、甚至有些徘徊不前呢?
其实,如今的大通旅游业并非陷入一片无奈的发展窘境中,也并非因其发展特色不明显,迟迟裹足不前。作为夏都西宁一块纯净的生态涵养地,大通人非常懂得它的珍贵之处,悉心守护着一方清幽的生态宝地,生怕这块耀眼夺目的“翡翠”因过度开发,造成生态“断裂”。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大通县委县政府和旅游部门一直遵循“规划先行,适时适度开发”的原则,从2009年起,委托国内有权威有资质的旅游规划院精心编制《大通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景区服务水平。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景区因其瑰丽壮美的原生态山水自然景观,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张家界”。2012年,察汗河景区在创建国家3A级景区时,大通县旅游部门和林业部门就一直尊重“少建多护”的生态理念,开展景区创建。除了在景区内设置一些必不可少的环保垃圾箱、景点标识牌和简易栈道、过桥外,没有修建任何与景区自然景观不协调的建筑物。为了保持景区的自然风貌,察汗河景区管理处对原先建造在河床上的一座木制“鹊桥”进行了拆除。2012年11月,察汗河景区以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和谐完善的基础设施,一举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团合格验收,顺利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当笔者问及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对察汗河景区的整体感受时,他颇有些感慨地说:“这里的每一个景观都是天然造就的,根本看不到那种人工刻意建造的水泥亭台楼阁和栈道走廊。你看,就连脚下这条游步道也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走上去很舒服!”
保持景区原始风貌,不主张人为地对景区修饰,这是大通旅游部门一贯的主张。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是一座纯天然的针阔森林区,自古以苍松翁翳,碧浪涌翠的景观,被游人看做是一块镶嵌在北川大地上的绿宝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来此休闲度假的人们与日俱增。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一些从事餐饮服务和休闲住宿的茶园、帐房宾馆,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景区之中。自此,绿茵茵的草地间,垃圾满地,景区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幽静氛围和鲜绿光泽。
2009年,为还鹞子沟景区本有的原生态自然氛围,大通县果断决策,一举将景区内的所有茶园和账房宾馆迁出了景区,在景区大门左侧集中修建了供游客餐饮休闲的农家乐小区,使景区重新回到了幽静的自然氛围中。
其实,跟鹞子沟景区一样,娘娘山景区和老爷山景区也一直倡导生态理念,两景区始终保持着原生态自然风貌,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一方纯洁与幽静。
纯净生态环境令人心驰神往
近年来,随着环夏都西宁200公里旅游圈的开发,大通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胜地,也渐渐走出深闺,以清秀妩媚的风姿,招引着四方的游人。
大通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每年端午节前后盛开的千亩高山杜鹃,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高山花卉观赏区。每到初夏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迎风怒放,色白如雪,流光溢彩。清香似梅的杜鹃花瓣,在习习山风中扶摇纷纷,远远瞧去,就像是千万只白蝴蝶在轻歌曼舞,美不胜收。
2012年6月初的一天,慕名前来察汗河观光的南京游客汪厚任先生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后,兴奋地对笔者说:“想不到在青海高原能看到这么大面积的杜鹃花,简直太神奇了,来这里一游,真感到不虚此行。”
不难看到,像汪先生一样对原生态自然景色情有独钟的游客大有人在。随着休闲度假游和自驾游、假日游在我省的升温,省城西宁和周边州县的游客,越来越多地把出行旅游的目光纷纷投向大通的一些自然旅游景区。
大通娘娘山景区紧邻县城桥头镇,交通极其便利。景区内景色清秀瑰丽,山涧溪水奔流不息,白桦树和灌丛相映成趣,一直被人们看做是野炊度假的一所好去处。
2012年盛夏的一天,笔者驱车赶往娘娘山景区时,被眼前一幕幕野炊的场景所震撼。从山门口到景区深处的娘娘山脚下,居家前来野炊度假的游人这儿一堆,那儿一簇,有序地分布在河谷地带。笔者悉心数了一下停靠在路边和草地上的车辆,共有217辆之多。一位来自西宁的游客告诉笔者,他们一家人喜欢来娘娘山野炊度假,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给游人呈现的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感到非常惬意!
2010年6月,在青海康辉旅行社发起组织的“传播低碳文明,让大美青海更美”主题徒步体验旅游活动中,来自美国的16名游客一走进鹞子沟时,便被景区旷幽深邃,绮丽迷人的优美环境深深地陶醉了。当他们行进至山林间的溪流旁时,都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蹲下身来捧起一汪溪水痛饮一番。游客玛丽·克罗茨说:“这里的景色非常漂亮,选择来这里徒步,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开心的旅程。”
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作铺垫,2012年6月,在江苏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暨2012中国十佳慢游地大型推选评审会上,大通县被评为2012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诠释生态旅游新内涵
近年来,大通县在坚持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程。尤其注重以多彩的地域民俗风情文化和洁净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增加景区观光品位。2010年以来,随着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老爷山“花儿”会等一批知名旅游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地扩大了大通在外界的影响力。每年盛夏季节,省城西宁和周边省区的自驾游客纷至沓来,徜徉于各大景区和清幽俊秀的峡谷原野之间,沉浸在大自然神奇壮美的景致中,其乐融融,怡然自得。
据大通县旅游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孙东祥介绍,为全面推介和加快大通县旅游资源开发进程,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大通县将以北川河为主线,以宝库风景区为龙头,以老爷山4A级景区为中心,以娘娘山和东峡生态文化区为两翼,打造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观光旅游胜地。加快开发实施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和察汗河景区、老爷山景区、娘娘山景区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突出察汗河峡谷风光,鹞子沟森林生态休闲,老爷山“花儿”会三大生态文化精品。开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不断提高设施配套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为突出品牌特色,大通县还将积极凭借传统旅游节会活动,通过全力打造“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森林民俗文化旅游节”和“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鹞子沟冰雪节”等生态旅游品牌,在充分展示“夏都生态园”旅游形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通,这块神奇而秀美的土地,犹如青海河湟大地间蹁跹走来的一位婀娜少女,以她特有的妩媚风韵,让无数游客痴迷流连……(包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