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学技术

来源: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5-06-02 17:52    编辑: 李滨         

  教育    2014年全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99. 7%,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0.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083人,在学研究生3035人,毕业生821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28万人,在校生6.75万人,毕业生1.7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73万人,在校生7.72万人,毕业生2.0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92万人,在校生11.35万人,毕业生3.24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36万人,在校生21.20万人,毕业生6.1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63万人,在校生46.11万人,毕业生7.8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97人,在校生2250人,毕业生19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50万人。

  科学技术    2014年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02项,比上年增加6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0项,应用技术成果338项,软科学成果14项。专利申请1534件,比上年增加43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0件,增加140件。专利授权619件,比上年增加11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0件,增加19件。签订技术合同805项,成交金额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52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来源:省统计局)

  重大科研成果:

  1、藏药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该项目针对制约藏药行业发展的矿物药重金属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水平整体提高、传统复杂炮制工艺阐述等三大瓶颈问题,创新了研究思路,攻克了共性关键技术。该技术创造性运用同步辐射技术,突破了制约藏药发展的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的世界级难题;系统集成从藏药材资源一直到藏药产品的质量综合控制先进技术,建立了“藏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创新形成矿物藏药表征技术,阐明了三类代表性藏药特色传统炮制核心工艺关键机理,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制定的国药准字号标准与省级炮制规范全部应用于藏药生产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复杂陆相含煤盆地煤与多能源资源聚集规律及协同勘查。该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揭示了含煤盆地沉积充填机制和经历多次构造运动改造的程度和现存面貌,建立了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成煤理论和挤压应力下的构造控煤理论,取得了煤田地质理论研究的新认识。②研究了煤与煤系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成藏模式,构建了低煤级煤层气储层、页岩气储层三元结构和三相介质组成系统地质模型,创立了原位储层吸附气、游离气、水溶气三相态含气量预测的理论与方法。③提出了含煤盆地煤与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同盆多位一体的多能源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和“基底构造-层序地层与古地理-煤系与富煤带对比-控煤构造样式划分-资源可靠程度分级评价-勘查靶区优选”的资源选区方法。④构建了"探煤为主、同步探气、协同勘查、综合评价"的多能源协同勘查理论体系,研发了含煤盆地煤与非常规天然气矿产勘查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煤炭、煤系气资源协同勘查和煤、气有序开发及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可持续开发建议。该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青藏铁路沙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该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①运用多种手段,查明了青藏铁路不同沙害区的沙源、风蚀、风积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沙害类型及其划分指标。②通过不同海拔的风沙流野外风洞模拟实验,建立了不同空气密度条件下风蚀沙粒的起动摩阻风速、输沙量、输沙结构和能量分布模型,阐明了不同空气密度条件下的风沙运动规律。③通过野外观测证明,地表积沙后下伏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减薄、冻土上限上升、冻结层厚度增大、年平均地温下降,首次发现青藏高原沙漠化保护了多年冻土的结论。④通过青藏铁路典型路基流场及既有防沙工程的效应监测,揭示青藏铁路沿线风沙危害的成因、方式和动力学机制,提出青藏铁路沿线干河道、干湖岸和退化草场3种风沙灾害防治模式。⑤探索了青藏铁路沙害区域高寒植被恢复与再造技术,发明了环境友好型、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固沙新材料和新技术,建立了适宜高原的综合风沙防治体系。本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沿线沙害路段的防沙工程中,为保障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4、青海省光伏发电规划及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该项目于2009年立项,立足青海省光伏发电“并得上”、“发的出”、“能消纳”的关键问题,采用“基础研究、系统开发、试验验证、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光伏发电稳定分析及消纳评估一体化仿真平台,提出了青海省在海东和海南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的规划思路;研发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优化调度和稳定控制系统,保障了青海省高穿透率光伏发电的稳定运行和全额消纳;解决了规模化光伏电站现场试验检测难题,支撑了光伏发电并网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性能提升;提出了离网光伏发电运行控制方法,为解决青海省广大牧区群众缺电、少电问题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光伏并网运行技术标准体系,为大规模光伏并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标准保障。该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5、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成藏条件及勘探成效。该项目首次对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勘探前景的致密油开展精细研究和生产实践,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以烃源岩定量评价源储为核心的致密油赋存评价技术、地质与地震多信息多属性储层"甜点"预测技术、国内先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致密油钻井技术和致密储层配套改造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在地质理论方面,提出了高原咸化湖盆烃源岩具有生油门限早、持续时间长、转化率高的新认识;创新建立了湖泛面控制下的滩坝砂体和优质烃源岩共生的复式致密油成藏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来源: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情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