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民俗:借衣服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2-01 09:24    编辑: 马燕燕         

  过去,河湟一带的人们有借衣服的习俗。借衣服,是在走人情时,借期一般是一天,最多也超不过三天。衣服用过后,要将上面的尘土抖干净,叠好,恭恭敬敬地还给衣服的主人,同时说上几句客气话。

  以前,不少人都借过衣服穿,我也不例外。关于借衣服还发生过不少趣闻呢。

  据说,一位妇女在邻居家的姑娘出嫁时,被请去帮忙送亲。河湟人家娶亲一般是在夜间,有对娶亲人挖苦、戏谑的习俗。两位娶亲的男子通过进门关后,被让在主房的炕上坐下,这位被请来送亲的妇女和另外几位妇女就端着两个盛有麸皮、凉水和滴了清油的大黑碗过来,对娶亲的人说:“我们这里生活困难,没有别的东西好招待,你们俩别生气,把肚子吃饱,不然回脚的路长,你俩肚子饿着回不了家呀!”两位娶亲人恭恭敬敬接过大黑碗,其中一人慢慢把麸皮、凉水、清油搅匀后说:“大家吃,大家香。一人吃,害嗓病。”边说边用筷子将碗里的麸皮抛洒向炕边站着的妇女们,并将碗靠近嘴边做出要吃的样子来,这时,妇女们赶紧把大黑碗要过去,重新抹桌子上菜。不一会儿,娶亲的男子听到窗外一位妇女说:“早阿门办俩,我的衣裳上墩给了这么多的油点点,我阿门还给人家呢!”听完,两个娶亲的男子想笑又不敢大声笑。

  旧社会,贫苦人家没有好衣服、衣服不够穿,自然也请不起裁缝,缝衣服的事情多由自家女子承担,所以,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跟着家里的女性长辈学茶饭和针线,在出嫁之前,必须要学会。西宁贤孝的传统剧目《方四娘》中就唱着:“……五岁嘛六岁跟娘转,七岁嘛八岁上学茶饭,九岁嘛十岁进绣房,天地万物都绣上……”人们在找媳妇的时候,除了打问对方的年龄、身高、长相外,更重要的还要问姑娘茶饭和针线好不好。尽管如此,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好裁缝的。老西宁俗话:“师傅不高,徒弟拉腰。”说的就是只会缝衣裳不会裁衣裳的人。其实这也和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有关,一来没有多余的布给你练手,二来,本来手头就紧,如果裁坏了布料就没钱买了,这样越怕裁不好就越不敢下剪子了。 (林中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