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由于各类家庭矛盾、教育缺失、精神病人迷失、诱骗等问题引发的人员走失事件越来越突出,给社会造成了诸多的不安定问题,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安。10月15日,西宁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西宁市走失人员情况,并就如何有效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做出警示。
今年1至9月,西宁市接报走失人口918人,已找到714人,占走失人口的78%。走失人员中,从年龄结构看,18岁以下344人,占总数的38%;18至60岁518人,占56%;60岁以上56人,占6%。从走失原因看,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的296人,占总数的32%;学生因家庭、学校、自身等原因离家厌学出走262人,占29%;外出打工失联30人,占3%;因精神疾病走失34人,占3.7%;与网友见面出走8人,占1%;曾经有走失历史的14人,占1.5%;其他原因288人,占31.4%。从走失的时间看,走失后当日找到的155人,占16.9%,一个月内找到的470人,占51.2%,三个月以上未找到的202人,占22%.
青少年走失的群体中13-15岁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比例较高,有少部分学龄前儿童由于家长看护不慎走失,青少年走失主要原因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私自外出;痴迷网络游戏,与网友见面离家出走;逃避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负气出走。老年人走失的群体集中在70岁至85岁,多数属于精神病患者和智力障碍人员,也有由于家人照看不慎,造成其离家外出,下落不明;乡村老人进城后走失;独居老人外出时迷失。中年人主要是因婚恋、家庭等矛盾纠纷、经济原因或参与传销等活动离家出走。从走失后果看,走失人员在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青少年人群行为能力、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出去后不与家人联系,故意躲避寻找。时间一长,没有生活来源,往往会遭到一些不法分子侵害与利用,甚至因法律意识淡薄,做出违法犯罪的事。中年人出走时,往往会携带较多钱财物品,极易引发盗、骗、抢等案件的发生。老年人大多数患有疾病,思维不清、自理能力差,流入社会对其自身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在今年的走失人员中死亡4人,其中2人自杀、1人意外死亡、1人被杀害。
今年以来,针对西宁市走失人员事件较多的实际,西宁市公安局为规范全市公安机关查找走失人员工作,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下发了《西宁市公安机关查找走失人员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受理报警、初查、协同查找、对疑似被侵害走失人员的立线调查和对走失人员找到后的处理等相关工作。
警方提示单位及其亲属如何查找走失人员
1、做好单位与家庭之间的情况互通。单位或学校发现职工或学生没有按时到岗、到校的,应当及时与亲属联系进行询问,互通情况。发现无法联系到本人的,一方面应当及时报110或走失地派出所,一方面及时配合警方共同开展查找工作。
2、及时向警方提供走失人员情况。主要包括一是走失人员的基本情况,姓名、别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户籍所在地及现住地。二是报警人姓名及与走失人员关系、联系方式。三是走失人员体貌、衣着特征,包括体型、脸型、身高、体重、口音、体表标记、损伤及病理特征、穿着习惯及近期照片。四是随身物品。如携带背包、衣物、现金、银行卡、信用卡等情况。五是走失人员QQ号、微信、微博和移动电话等通信联系方式、可能去向、可能接触的亲朋好友、一同走失人员等联系方式、住址等六是走失前的反常情况及表现等情况提供给警方,以便开展查找工作。
3、发动单位、亲属、朋友、同学等关系人共同查找。
4、向警方提出发布寻人启事的范围和要求。提供发布所需的照片等。
5、走失人员回归或找到后应当及时报告报警地公安机关,停止查找。
公民家庭及个人如何防范人员走失
人口走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涉及面、原因较广,查找工作难度较大。而且家庭成员走失后也给家庭、亲属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每一个走失人员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社会、单位、家庭乃至个人都要提升防范意识,加强防范,莫等事件发生了追悔莫及。
1、有效防范和化解家庭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一个人的避风港湾,家庭矛盾激化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给家庭成员思想上造成思想压力,往往都会采取极端方式离家出走,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家庭成员遇有矛盾时,要互相忍让、克制,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争吵、甚至谩骂、侮辱,及时有效的防止和化解矛盾,才能有效防止家庭成员出走。
2、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疏导。学生离家出走,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大事情,学生离家出走很少属于偶然事件,孩子都知道家是他的避风港和根据地,矛盾不积累到相当程度,不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孩子是不会离家出走的。解决离家出走问题,关键在预防。学校与家长要共同配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课、与一些社会青年在一起玩耍、性格孤僻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强教育疏导,要采取积极的教育引导方法,少点批评指责,多点关心关爱。家长要时时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改变教育方式,要做孩子的朋友,通过交流来教育,引导孩子在成长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要在学生面前经常争吵、使孩子生活在矛盾的夹缝中,造成思想痛苦;也不要对学生经常实施家庭暴力,伤害自尊。学校老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因人施教逐渐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正轨,培育成才,不要采用简单的体罚、训斥、语言刺激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对家长提出忠告。
同时警方也提示广大学生,离家出走存在许多危害,不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一、学生离家出走后,必然会荒废学业,前途将会更加渺茫;二、一个未成年人独自或结伴出走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成为被害人;三、学生出走后,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并极易上当受骗;四、由于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很容易铤而走险,或在他人的拉拢和教唆下,参与抢劫、偷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毁了自己的一生;五、学生出走后,会遇到种种挫折和障碍,加之自身心境恶劣,很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六、学生的出走,必然会造成父母的恐慌不安,耗费钱财和精力去各处寻找。当学生朋友们跟父母、老师或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请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自己真的错了,就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才能做生活中的强者。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千万不要采取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方式!
3、防范儿童、老人和智力有障碍的人员走失。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儿童、老年人,因各种原因迷路、走失,离开家庭、离开亲人。老人如果走失,很多时候他们只能流落街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那么家有老人,如何防止他们走失,警方提示一是在老人的衣袋内放置一张身份卡片,上面写清楚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二是尽量加强监护,不要让年纪大的老人、精神病患者和智力障碍人员独自外出,也尽量不要带老人到人多或交通比较复杂的场所。同时也要加强幼童的监护,始终置于自己的视野内,防止走失。
4、警惕违法犯罪人员诱惑走失。一些青少年,特别是女性青少年要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轻易与陌生人交友约会。上当受骗,此类问题发生导致的强奸、杀人、骗财、绑架等事例宣传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已经非常广泛。最关键是青少年一定要引以为戒,从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遇事多问为什么、该不该,多设想可能发生的后果,多想想可能给父母、子女、夫妻、亲人造成的伤痛。多与亲人朋友敞开心扉交流交谈。防止造成恶果,终身遗憾。
5、全社会都来共同关爱走失人员。人口走失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一是单位或公民发现老人、儿童、无助的人员走失的,及时与警方或他们的亲人联系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二是对一些走失产生厌世、轻生念头的人要积极帮助他们,想方设法让他们放权轻生,回到亲人怀抱。三是如果发现被拐卖、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应当积极向警方提供。西宁市公安局也将通过西宁市公安局、西宁市户政公众服务网、派出所服务网、微博等广泛宣传动态信息、防范知识和警示教育,请广大群众关注。 (马振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