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 2019-04-15 17:10 来源: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制定《青海省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把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助推和提升我省医改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统筹安排。刘宁省长在《浙江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 加快推动改革试点“盆景”变“风景”》的改革信息上做出批示“文中的一些建议意见是好的,要加大试点工作经验和总结推广,要突出重点,不能躲在深闺 ”。省委常务、常务副省长王予波作出批示,要求“省医改办研究和借鉴山西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为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结合省情,起草了《实施方案》。

    在起草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起草依据上,紧紧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及我省医改“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作为《实施方案》的基本依据。二是方案设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偕行,改革创新,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经验相结合,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出发点,把健全体制机制作为起跳板,把履行政府责任作为着力点,把敢试敢闯作为助推器,把惠及群众作为价值归属,形成《实施方案》的整体框架。三是文本制定上,结合我省实际,主要从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四个方面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体现方案的前瞻性、直观性、操作性。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目前的《方案》,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后,印发实施。

二、《方案》在完善治理体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完善紧密型医共体治理体系方面,明确5项措施:一是明晰政府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落实紧密型医共体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二是实行紧密型医共体管办分开。在保留成员单位原法人资格不变的基础上,组建独立法人紧密型医共体。三是完善财政投入政策。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后,要继续按照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要求,及时足额安排财政资金。四是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五是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党的建设。将党的建设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度融合,同步推进。

三、在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在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方面,明确3项措施:一是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每个县(市、区)原则上组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由县(市、区)级医院为龙头,其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人财物全面整合,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发展共同体。二是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和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紧密型医共体管理,业务工作由紧密型医共体负责延伸服务。三是实行医疗卫生资源集约化管理。

四、在完善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新机制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在完善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新机制方面,明确6项措施:一是建立人员统筹使用机制。紧密型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总量统一管理、统一招聘、统一调配、统一培训。紧密型医共体负责人对于乡镇卫生院院长有任命权、调配权、管理权。二是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财政部门对各类财政专项和补助资金标准、拨付渠道、拨付方式不变,保留成员单位账户,由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三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四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紧密型医共体内医保打包付费改革。五是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六是建立内部考核制度。

五、在提升紧密型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在提升紧密型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方面,明确8项措施:一是引导人才下沉基层。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实现紧密型医共体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内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县级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发展,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三是实行信息化运营管理。统一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四是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探索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形式和全程、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五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展,强化专业指导,推动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促进紧密型医共体更好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六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病患者,提供8周的慢病用药长处方服务,长处方管理实行专项监测管理,不再纳入单项和处方管理。七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制定紧密型医共体内部、紧密型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转诊管理办法,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八是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各级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督导紧密型医共体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蹲点到基层指导工作,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六、《方案》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在保障落实方面,明确4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医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推进。各县要加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建立督查、指导、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评估标准,以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费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强化指导、督导和检查。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强化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开展政策解读,让医务人员和群众充分了解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积极参与改革,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 Copyright © 2007-2020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