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打开青海旅游新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7-07-13 11:13    编辑:马燕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美丽视野

     
     
     
     

      可可西里,这个充满了神秘和魅力的名字,始终带给人以一种莫名的巨大吸引力。她“拥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丽超出人类想象,在所有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也有着英雄索南达杰那不屈的身姿,向人类的野蛮和残忍做着殊死的斗争。当我们走进可可西里,她带着天地之间强大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时而温婉起伏、风雨和煦,时而刚烈广博、雪打霜摧...... 

      7月7日晚,笔者随国家旅游局在泰国曼谷进行宣传推介,与当地的旅游界同行交流结束后,回到宾馆,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看到了微信圈里盼望已久的消息: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这一消息不仅在朋友圈里被刷屏,一时间,几乎全国各地的媒体,官方的或是自媒体,都转发了这一消息。大美青海,再一次聚焦着人们的目光,受到举国的关注。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首先归功于常年默默无闻奋战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用心血和生命捍卫了这片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家园,保卫着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其次要感谢那些为申遗坚持不懈工作的人们,是他们用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着申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可可西里,这个充满了神秘和魅力的名字,始终带给人以一种莫名的巨大吸引力。她“拥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丽超出人类想象,在所有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也有着英雄索南达杰那不屈的身姿,向人类的野蛮和残忍做着殊死的斗争。当我们走进可可西里,她带着天地之间强大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时而温婉起伏、风雨和煦,时而刚烈广博、雪打霜摧。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形成了一座高高隆起的巨大台地,将人类和野生动物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形成了一个不受人类干扰的野生动物天堂。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条既完整又独特,既丰富又脆弱,是我国唯一的、面积最大的高原世界自然遗产地。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使我在遥远的异国久不能寐,激动和自豪的心情难以平静,更难用语言形容和表达。我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去国外宣传推介青海旅游资源和线路的情景。当时有一家做中国旅游的外方工作人员问我青海有没有世界遗产,他们的客人都想去世界遗产地参观……我当时无言以对,这句刺痛我的话也一直烙印在心里。尽管当时省内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将青海湖、玉树嘉那玛尼石堆、可可西里、三江源地区组织申遗,但毕竟申遗工作浩繁巨大且过程漫长,实在是难以想象能有什么结果。因此,世遗便成为我心中一个挥之难去的梦想。后来但凡走到一地看到世遗的牌匾,心中就会生发无限感慨,不知在工作之年能否看到这一天。

      这梦想竟然就在2017年7月7日这天实现了!虽然我没有参与可可西里的保护工作,也未对申遗工作亲力亲为,但作为一个大半生在青海工作和生活的青海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更深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将给青海带来什么影响和作用。

      青海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新理念,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四个转变”,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中去,不断推动全省各项工作融入其中、加快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表明,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生态立省发展理念以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青海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这不仅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全面总结,更为青海今后各项事业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青海旅游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接待人次、旅游收入以及旅游项目和产品供给都不断增长,参与旅游业的各族群众越来越多,全省约有60多万各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青海充分挖掘独有的资源特色,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强化自然环境对旅游业的支撑作用,召开国际生态旅游论坛、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连续三年开展“春潮行动”以及旅游景区周边和沿线的环境整治行动,将大美青海干净整洁的绿水青山呈现给广大游客。游客对青海的自然环境认可度越来越高,日益成为青海旅游的核心品牌和吸引力。这些工作也助推了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但也应该看到,青海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许多地区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保护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青海旅游要认真践行生态旅游新理念,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新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打造生态旅游新业态,提供生态旅游新产品。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热贡艺术世界级非遗等品牌,谋划、聚集、开发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深受游客喜爱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和产品体系,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使其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青海省党代会上提出的目标任务,让大美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对青海旅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在国际旅游平台上更好地推介青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经验。二是能给青海各地旅游工作提供有益启示。青海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有许多资源都可借鉴国际经验加以保护和利用。如青海湖、坎布拉、玉树嘉那玛尼石堆、勒巴沟、祁连山、昆仑山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更多的旅游资源申报世界遗产。三是能推动旅游行业自觉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我们要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对于申报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A级乡村旅游点的,一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达标者不予通过。在日常综合执法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教育和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在接待游客过程中加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规范,确保生态环境成为旅游发展最大的支撑和永续利用的资源。

      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也是旅游业最大的责任和应有之义。

      面向未来,青海旅游踏上新征程。(作者系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徐浩)

            行游情报

      知名旅游大咖合力宣传“大美青海——旅行的天堂”

      近日,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邀请各网媒知名撰写人,开展青海旅游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扩大青海旅游的宣传力度,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8个知名自媒体,开展“五客汇青海”旅游宣传活动。主要通过邀请国内顶级旅游达人、网络语言领袖等到青海深度旅游体验,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主流网络媒体再落地的双重推广,合力宣传青海旅游形象和品牌;借助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今日头条号、携程、蚂蜂窝、视频直播、秒拍等平台的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推广“大美青海-旅行的天堂”旅游形象和品牌。形式新颖互动性强,预将打造成青海旅游新媒体营销的新名片。

      活动期间,来自不同地方的“五客”,先后走进西宁市、贵德县、同仁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极具青海特色的热门目的地及其景区,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千姿湖及老城、玉皇阁、互助5A景区等进行考察;走进青海藏区的手工艺品:唐卡、泥塑、堆绣等,手工艺匠人亲自传授制作,实践体验大美青海的匠心精神;青海美食如莫家街马忠食府、贵德美地花田农场、同仁藏族家宴、互助纳顿土族美食;并对青海的人文如藏区文化,古堡,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撒拉族、土族风情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旅游大V们将随行记录的内容以图文的形式在微博、微信、头条号上进行时时更新,收到了数百万粉丝的关注和互动。

      截至目前,各自媒体共发布原创微博95篇、微信127条、制作直播短视频30余条;所有发布平台总访问量目前共计1540余万次,开创的话题通道#大美青海旅行天堂#访问量共计715万次。其中,旅游大咖“抬头看风景NONO”三条秒拍视频被秒拍、新浪微博、微博故事等平台重点推荐,三天共达214万次浏览量。后期大咖们将会发表更多深度原创,在更多主流平台落地,将青海的“大美”最大化传播。

      据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浩介绍,运用互联网思维,巧借自媒体博主大咖之力创新推介模式,一直是青海要采纳的旅游营销方式,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游客。自“五客汇青海”活动举办以来,每名大V身后的百万粉丝都热议青海,推广青海旅游。这次活动也让旅游部门工作人员对旅游宣传推介有了更多的感悟,徐主任说:“旅游达人的攻略有时候确实比官方宣传稿更有说服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我想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网络点击率,而是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希望通过此次新互联时代的自媒体创意营销,让网上开遍‘青海攻略’!”(唐仲蔚 )

      条条高铁为美丽青海游加速

      7月9日,西安到西宁的高铁列车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青海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高铁不仅为青海和其他省市互通互联提供便利,同时将助推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宝兰高铁(宝鸡南至兰州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形成一条东起江苏徐州,中经陕西西安,西至新疆乌鲁木齐,横跨祖国版图东西最长的高铁客运通道。宝兰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中徐兰高铁(徐州至兰州高速铁路)和“八纵八横”高铁网中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徐兰高铁和兰新高铁连接起来,并通过西安将东部与西部的高速铁路网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全国高铁的连片成网。

      据悉,徐兰高铁宝兰段开通后,西宁至西安北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5趟,西安北至西宁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6趟,同时,首次开行西宁至太原南动车组列车1对。此外,新增西安北至嘉峪关南经停西宁站动车组列车2对。其中,西宁至西安北、太原南动车组列车开行后,西宁至西安的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4.5小时,西宁至太原的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4.5小时缩短至8小时,将成为青海通达陕西、山西及内地城市群间的快速便捷通道。

      据了解,为庆祝首趟专列的正式开通,吸引更多陕西游客走进高原,青海各旅游企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为持陕西身份证的游客、高铁持票游客和首趟旅游专列持票游客可以享受东关清真大寺、青海藏文化馆、龙羊峡、互助彩虹部落等西宁及周边景区及格尔木黄河国际大酒店、互助北山景区宾馆等住宿设施的优惠;茶卡盐湖、青海湖沙岛、塔尔寺等省内王牌景区为专列游客提供5-7折不等的优惠。

      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徐浩表示,高铁的开通,促使青海客源市场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青海是兰新高铁、宝兰高铁线上的重要省份,西宁高铁站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的开通,极大化解了青海旅游进出交通瓶颈。青海各旅游企业要进一步巩固高铁沿线客源市场,推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抓住各路高铁开通的契机,加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互荐客源,形成宣传合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青海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唐仲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