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嘉塘飞来黑颈鹤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7-04-14 10:06    编辑:成忱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黑颈鹤对生活环境较为挑剔,作为指示性物种的存在,可以说明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全世界的黑颈鹤种群中,大约每两只里就有一只出生在青海。黑颈鹤是更多人了解青海、了解三江之源生态人文的“生态使者”和“文化使者”,是三江源诗情画意中灵动的符号。

      初春时节,当笔者在暖阳里翻阅一些在玉树草原采访的笔记和拍摄的照片的时候,越来越牵挂那些栖息在玉树草原的高原骄子——黑颈鹤了!

      几天后,一条令人欣喜的消息,使我的心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对黑颈鹤习性、迁徙路径等不间断研究,发现每年至少有1500对到2000对黑颈鹤在青海繁殖,该数据占到当年全球黑颈鹤繁殖对数的一半。

      黑颈鹤作为中国的高原生态变化指示性物种, 198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于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之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测算,全球黑颈鹤数量在9000只左右,其中每年繁殖对数在3000对至4000对,至少有1500对至2000对在青海繁殖,目前在三江源湿地繁殖黑颈鹤数量最多,超过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可可西里地区分布数量。

      如此重磅的消息传来,使我一向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玉树高原上黑颈鹤高贵、优雅的姿态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作为青海省鸟的黑颈鹤,你为什么受到如此的关注?在你的身上,又寄托了我们多少的期许呢?

      在玉树地震发生后的几年时间里,笔者连续三次来到玉树草原,除了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之外,笔者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位于震源地带的隆宝滩一带生活的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黑颈鹤还会一如既往地把这片水草丰美的草甸、沼泽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吗?

      那年的六月初,我们抽空儿驱车近百公里第一次来到隆宝滩时,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碧波粼粼、鹤翔鸟飞的情景。附近的简易公路上,拉运建设物资的汽车呼啸而过,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来去匆匆。隆宝滩一带已经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环境也变得并不静谧了。

      几位牧民引领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登上一座小山包时,才用望远镜观测到了很远的地方,在草甸沼泽地带活动的为数不多的几只黑颈鹤。

      两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我对黑颈鹤的牵挂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失而淡漠。

      忽一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玉树称多的朋友江永文保那里传来:黑颈鹤不但生活在隆宝滩,称多县的嘉塘草原上也有了黑颈鹤的踪迹!

      江永文保先生不但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嘉塘草原发现黑颈鹤的经过,还发来了他们专门拍摄的有关黑颈鹤栖息、嬉戏的照片。

      江永文保说, 2016年4月初,我同摄友们一起从称多县城出发,驱车前往40公里外的嘉塘草原采风。4月的嘉塘,正是鸟类返回的时候,我们设想能否发现几只黑颈鹤作为摄影题材,因为往年偶遇黑颈鹤的机会不多,想来能见到黑颈鹤的踪影已是万幸。

      我们万万没想到,不远处,三只黑颈鹤就从我们的眼前优雅地飞过,我们欣喜若狂,连忙举机拍摄。这时,一位当地牧民跑来向我们透露,说在雅砻江的源头有大量黑颈鹤栖息。听到这一消息,我们立马前往雅砻江的源头扎曲河畔寻找黑颈鹤的足迹。

      果然,在河边一块较为开阔的沼泽地上,我们看到有大规模的黑颈鹤群驻足在那里,有的在觅食,有的在高歌,有的在嬉戏,场面极为壮观,我同摄友连忙用镜头记录下了令人激动的一幕。

      我们粗略数了一下,最集中的一群里至少有80只,加上周边零散的小群体,总数能达百只。如此规模庞大的黑颈鹤群,连当地牧民都是第一次发现。一位牧民说:“往年也会偶尔看见有黑颈鹤在河边栖息,但也就是一两只,今年这么多数量的鹤群,我也是头一次看见。”

      我们猜想,这样大规模的鹤群来到雅砻江源头地带栖息,也许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好转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都有待相关部门考证,并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以加强对国家珍惜鸟类的保护。

      这是江永文保他们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发现哪!

      我省文化学者吴解勋先生曾经撰文讲述了这样一则关于黑颈鹤生死相依的故事:

      湟水源头一带一个叫后沟村的地方,曾发生过一对雌雄黑颈鹤为爱绝恋的故事。

      那是多年前一个秋尽冬来的季节,村民王得财在离村子不远的山上放牧生产队役畜时发现一只硕大的鸟儿,走近看了许久,也没有认出是什么鸟儿。倏忽间,又发现其右翅膀受了伤,留有血迹。据后来赶来的本村一名大学生确认,这是一只雌性黑颈鹤,他认为这只黑颈鹤是在迁徙途中,被飞行物或同伴碰伤翅膀之后落到村庄里的。他根据黑颈鹤的习性分析判断,估计其配偶也不会远走高飞。心地善良的王得财小心翼翼地将受伤的黑颈鹤抱回家,安置在后院一处崖壁下的窑洞里,给水、喂食,让其歇息养伤。

      傍晚时分,王得财发现又有一只黑颈鹤在他家上空盘旋,并且一声紧似一声地呼唤着。他意识到,这无疑就是受伤黑颈鹤的配偶。这时,房后窑洞里受伤的雌鹤扑动着受伤的翅膀,开始回应,叫声凄厉无比。过了一会儿,盘旋空中的雄鹤俯冲而下,落在了窑洞口。随后,雄鹤开始给受伤的母鹤喂食、梳理羽毛,不时用头在雌鹤受伤的翅膀上摩挲,抚慰着受伤的雌鹤。雌鹤的头抵在雄鹤的脖颈下,它们紧紧地依偎在了一起……

      夜深了,王得财再没有听见这对黑颈鹤的任何动静,也放心地歇息去了。清晨,他急急忙忙前去窑洞查看情况。然而,眼前的情景让王得财目瞪口呆:这对黑颈鹤的脖颈紧紧地拧绞在一起,双双窒息而亡……赶来的村民目睹此情此景,个个神情庄重,默默无语。一对黑颈鹤演绎出的悲壮绝恋,永远地留在了山村人们的记忆里。

      我们不知道鸟类究竟有多少情感和思维,更愿相信那是在物竞天择的自然形态之下,源自鹤类自身的本能。但这一对黑颈鹤的爱情几乎演化成一种信仰。有研究表明,黑颈鹤在繁衍理念上是守贞,为了爱情会不惜献身。

      吴先生说,那时河湟地区的很多老百姓分不清什么是鹤什么是鹅,但对这些珍贵的飞禽多有敬畏之心,从来不会轻易地伤害它们!这就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面对自然、面对生灵的最朴素的和谐相处的默认。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对黑颈鹤十分敬重,称之为“仙鹤”“神鸟”“吉祥鸟”。

      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描写岭国的格萨尔王降伏各地妖魔,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姆在被霍尔国王俘虏之后,写信向格萨尔王求救时,信使便是三只“仙鹤”。著名画家尼玛泽仁创作的“珠姆遣鹤送信”(唐卡)画,深受藏族人民喜爱。

      高原人对黑颈鹤有很深的感情。藏语中则叫做“哥塞达日子”,即“牧马人”,有高尚、纯洁、权威的意思。藏族同胞不仅把它看作“神鸟”,按照它的叫声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还把它当作“神医”。当有人骨折时,就在它巢中的卵上画上一个黑色的圆圈,使雌鸟误以为卵要裂开,就会从远处衔来一种“接骨石”,放在巢中,以免卵壳裂开。据说,人们将这个“接骨石”偷偷地取走,就能治好骨折。

      据了解,黑颈鹤的栖息地主要分为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途经地,其中繁殖地包括除了河湟谷地以外的青海全境以及西藏那曲、阿里地区和川西及甘南地区;而越冬地则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和云贵高原,极少数会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和印度拉达克地区。

      “可以说全世界黑颈鹤种群中,大约每两只中就有一只出生在青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来兴说,根据采样、观察、追踪等研究表明,黑颈鹤在繁殖期内喜好以繁殖对为单位,而每个繁殖对至少需要一平方公里湿地作为“领地”,生态良好是吸引黑颈鹤的主要主因。

      青海省林业厅总工程师王恩光不久前也表示,黑颈鹤等涉禽(指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对生活环境较为挑剔,黑颈鹤作为指示性物种的存在,可以说明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

      据国家和一些省、区的林业、气象、环保等部门采用不同的监测手段和获取的数据证实,青藏高原多地的生态系统变化趋向稳定,区域内增加的草地、水域、湿地面积,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提供了生存基础,并为生态系统恢复发挥了关键作用。

      黑颈鹤,是飞翔在辽阔的三江源腹地的“生态使者”,也是更多人了解青海、了解三江之源生态人文的“文化使者”,是三江源诗情画意中灵动的符号。但愿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在嘉塘草原、雅砻江边的湿地里,与“神鸟”再相会。

      当黑颈鹤翩翩起舞之时,一首被笔者稍稍改编了的仓央嘉措的情歌就会在耳旁响起:

      请求翩翩仙鹤,

      借借你的翅膀;

      不去遥远地方,

      就飞一次嘉塘。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