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三江源头水丰草美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7-03-08 11:28    编辑:陈悦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引导,青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建设的各方面,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更加扎实有效。

      ◆记者观察

      3月初,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白雪覆盖,寒气袭人,鲜有觅食的动物。即便天气寒冷,生态管护员尖措骑着摩托车像往日一样巡护草原。

      尖措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位牧民,今年通过申请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日常的职责是巡护家乡的草原。说起生态管护员一职,尖措高兴地说,虽然巡护草原比放羊辛苦、责任大,但想到通过大家的努力,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心里很知足。

      在扎陵湖畔,记者见证草原的喜人变化。与前几年相比,黑土滩地少了,牛羊少了,草场植被恢复喜人。一旁的尖措说,如今,即便是冬春季节,少有风沙天气出现。而早年出现的黄河断流已不复存在,令人欣喜的是,扎陵湖渐渐每年都长高、变大,藏野驴成群地又出现在扎陵湖畔。

      ◆群众感言

      经过连续多年治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取得初步改善,“中华水塔”功能得到增强。以人工增雨为例,仅在2013年,三江源地区就增加降水42.91亿立方米,相当于300个杭州西湖的水体容量。玛多县三江源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三江源一、二期工程实施以来,玛多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千湖美景”又重现草原。

      面对昔日草原的巨大变化,牧民扎昂合不拢嘴。扎昂说,与搬迁前相比,如今草原的湖泊又渐渐多了,草又变得更加茂盛起来。

      与扎昂一样,生活在扎陵湖畔的牧民仁增也深切体会到生态的恢复,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湖水涨了,草地变湿地了。

      ◆数据说话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项目研究成果报告发布,青海生态资产总价值达18.39万亿元,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资产为15.19亿万元,占到全省总资产的82.7%,其中,三江源区生态资产价值为126616亿元,占比68.9%。

      此次研究首次实现青海省域范围的全覆盖,对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和农田等主要生态系统全面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全省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率为6.8%,剔除气候变化影响后,全省生态建设产生的年均生态效益为40.97亿元/年,投资回报率为137.3%,特别是三江源区年均生态效益为34.97亿元/年,投资回报率为204.3%。专家解读,这样的生态建设工程已属高收益投资,并且随着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其后期生态效益会更加明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