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登尖措的信心
今年6月的一天,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政府的院子里来了一位牧民。一见到乡党委书记曲洋才让就说:“我要申请当乡里的生态公益管护队员。我找村里,村里说这个还要经过乡里考核才能确定。”
曲洋才让把他请到办公室问明情况才知道,这是尕泽村2013年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员更登尖措。前段时间他听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正在新增一批生态公益管护员,于是,他决定申请加入到管护队员的队伍里。
曲洋才让说:“国家管理局的生态公益管护队跟以前不一样,工作任务重不说,每年年底的绩效考核通过了,才能拿到全部的工资。你是老队员,能接受新的挑战吗?”更登尖措说:“书记,你说吧,具体有啥要求,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签合同也要做到。”
说完这句话,更登尖措从怀里掏出一份申请书,交到曲洋才让的手里,曲洋才让感动了。他说,“很多牧民都主动到村里和乡里写申请书或者口头申请加入管护队伍,你有这份信心,我们做起工作来肯定干劲十足,你回家等通知吧。”
没过几天,乡里通知更登尖措和同村的牧民索索一起到乡里签订《生态管护员目标责任书》。按照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更登尖措负责尕泽村22940亩土地范围内草原、湿地、林地、水源地湖泊的日常巡查,以及草原基础设施建设,退化草地治理、鼠虫害防治的监管。此外,更登尖措还负责向牧民宣传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相关政策,还需要协助配合管理局相关的行政执法。
越来越多的牧民
希望加入到管护员队伍中
尕泽村的牧民听说,更登尖措为了拿下生态公益管护队的工作,还跟乡里签了责任书,很多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有人说,更登尖措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签的合同,他可能坚持不下去。
8月18日,更登尖措参加培训合格后,拿到了两个证件,一个是写着他名字的扎陵湖乡草原生态管护证,还有一个是写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巡查字样的红袖标。更登尖措说,这两个证件是他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公益管护员的“身份证”,有了这两个证件,他就可以在管护区内巡查了。
“上任”的第一次巡查,他花了5天时间到管区牧民家里宣传政策,同时他还约法三章:第一,现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实行网格化管理试点,管护区草地里面的日常巡查,以及草原项目建设,草地治理,鼠虫害防治监管都由他负责;第二,牧民发现非法捕捞等相关情况,都需要及时向他反映;第三,村里的网格化管理试点正在向一个牧民家里有一个生态公益管护员的方向发展,村民想加入管护队,他可以帮忙把申请交到村里和乡上去。
约法三章之后的两三天里,管区里的几位牧民主动把生态公益管护员岗位申请书交给更登尖措。随后的时间里,更登尖措在县党校参加了扎陵湖乡56名公益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职责、管护方法、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培训。
为了规范生态公益管护员的巡查及监管,扎陵湖乡政府还组织更登尖措和他的55名新同事采取马队及摩托车队的方式在全乡范围内集体巡查,手把手教生态公益管护员如何开展巡护,如何填报管护日志。通过这样的巡查方式,几天下来,管护队员清理了管护区里的两吨杂物,维修草原基础设施20余处。
从草原的使用者
变为管护者、受益者
扎陵湖乡党委书记曲洋才让说,更登尖措是前期加入生态公益管护队的队员中最踏实的一个,在他和其他管护队员的带动下,扎陵湖乡一个牧户家里有一个生态公益管护员的试点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很多牧民都写申请,准备加入到管护队伍中来。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甘学斌说,今年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结合精准脱贫,编制了园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施方案,园区内设置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基本上达到了园区牧户的二分之一。扎陵湖乡尕泽村开展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试点是成功的,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园区其他乡村推广实施。
甘学斌说,黄河源园区生态公益岗位实施方案,在乡(镇)、村设立生态管护站(队)。对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护,组织化管理,网格化巡查,使牧民群众从草原的使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确保了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国家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收益。
“目前,在黄河源园区开展的生态公益管护队试点得到了广大牧民的支持,相信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园区牧民参与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来,因此,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我们很有信心。”甘学斌说。(祁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