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青海大地,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青海高原开枝散叶、硕果累累;
放眼青海高原,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齐头并进,为青海叩开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大门,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青海摩拳擦掌,迎接挑战。
脚下一方净土,头顶一片蓝天,从海拔2000多米的青海东大门到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河湟谷地、青海湖畔、柴达木盆地,生态环保的“名片”一张比一张靓丽,这是青海绿色发展浓浓的底色。历经风雨,在锲而不舍的改革发展实践中,青海生态环境也曾遭遇困境,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一步步升华,青海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建设生态文明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正因如此,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面对要生态还是要发展的命题,青海坚定不移地提出,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青海上下形成高度共识,让生态“红线”成为“高压线”,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从取消三江源地区GDP考核到上下一心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已经浸溶在大美青海的骨子里、血液里。
只有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这篇大文章,才能把“大美青海”品牌越擦越亮。生态保护是第一战略、首要责任和紧迫任务,关系到“大美青海”品牌建设,关系着青海长远发展。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生态环境保护非一日之功,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只有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青海责无旁贷的义务与使命,方能“不忘初心”,续写生态保护新篇章,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