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2016江河源环保世纪行:深山里的生态卫士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08-19 09:54    编辑:马秀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近日,2016江河源环保世纪行走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仙米林场,深入其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高山、沟壑、原始森林,手机也开始显示无服务状态。就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一支52人的护林队,守护着这块林地……

      每年巡山至少走一万公里

      仙米林场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八个保护分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区东西长95公里,总面积3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6.1%,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金露梅、高山柳等植物种类繁多。

      沿着仙米林场的沙石路一直往深处走,一排小平房孤零零地立在门源仙米林场和甘肃西营河林场的交界处。这是仙米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宁缠管护站,距离门源县城有80公里,管护站四面环山,显得格外安静。

      8月9日9时,记者到达宁缠管护站时,宁缠管护站的护林员们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腰间跨着水壶,摩托车上搭着两个帆布小口袋,里面装着几个馍馍,这是护林员汤万山此次巡山的全部装备。

      作为仙米林场宁缠管护站的护林员,汤万山守护着300多万平方米的林区,每天早晨6时从家中出发进林场巡山,最多时一天要走30多公里路。除了巡山、护林、防火,汤万山每天还有一个固定的任务:清理管护区域里的垃圾,检查树木有没有遭到病虫害。

      汤万山对林区的每一个树种、花草,甚至对每一类飞禽走兽都很熟悉。粗略计算,他每年要巡山一万多公里,林区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坚守山林的90后护林员

      护林员这样的工作,辛苦、孤独,很难吸引年轻人加入。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在手机没有信号、不能上网的地方,待久了可能会“疯掉”。而林场少有的90后护林员李积斌,就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现在巡山已经算很轻松了。冬天有积雪的时候,我们骑摩托车只能走五六公里到山下,进山的路需要步行,每天要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有时候是清晨出发,日落而归。”李积斌告诉记者,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4月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防火任务重。在巡山时,他们要走进牧民家挨家挨户宣传防火知识、林业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政策,并与牧民签订《防火公约》。

      两年来,李积斌经常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但他没有任何怨言。李积斌说,林场的白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最难熬的是夜晚,手机没信号,漆黑的林场只听得到风声和动物的叫声。尤其是逢年过节,大家都团聚了,他们很多人还要留下来在林场巡逻,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说,越是喜庆的日子,越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林场四十年保持零火灾

      在宁缠管护站每个护林员的房间里,都有一摞巡山记录本,翻开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护林员每天的巡山路线、树木病虫害情况、发现野生动物情况。

      自从管护站建成以来,护林员们通过每天的巡山,全面监测着保护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监测预报信息,并通过大力打击盗伐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保护动物、乱采滥挖野生保护植物等现象,保障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安全。

      多年以来,仙米林场将森林防火工作放在首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使林区连续四十多年实现了零火灾事故。管护站针对关键区域火源管理、林地边缘住户不规范堆放易燃物等问题,做到及时排查、就地整改,并建立了台账。

      今年起,仙米林场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聘用300名家庭困难的群众当上了生态管护护林员,全面负责林区的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让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贫困人口也通过工资收入实现脱贫。(吴梦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