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优干宁:一个呵护大自然健康的故事——秋访三江源(10)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20 10:13    编辑:马燕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不能失去才懂得珍惜。这是千里三江源之行中,时常生出的感触。

      当面对退化的草场时,当得知它们曾经的丰美时,当目睹人类为治理它们付出的艰辛努力时,我忍不住会想:假如,我们能够防患未然,在一开始就做出努力,是不是就能少一片荒滩,多一抹绿意?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只能留下永远的遗憾。

      这种遗憾,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得到了些许弥补。

      车行至河南县优干宁镇境内,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草地,白云擦着山坡游过,令人心旷神怡。刚下过雨,草地上零落着一个个小水洼——这说明,这里的植被覆盖度高,水源涵养功能强。

      离开公路,走向草原深处,车轮压出的车辙里,盛满了水。这是一片沼泽湿地。

      湿地分三种,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指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在三江源地区,湿地有高原肾脏之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眼前的这片湿地位于优干宁镇西北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沼泽湿地资源,今年被列入三江源工程二期项目,总面积达10万亩,全部是沼泽湿地。

      再往深处走走,来到一个叫做优干宁镇水库鸟岛的地方,我们见到了各种野生鸟类。有斑头雁,有棕头鸥,甚至还有两只与黑颈鹤极其相似的鸟儿飞过。

      “我们的保护工作刚刚开始,现在看到的,是湿地自然保存下来的状态,相对来说保存情况还不错。”河南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盛国德说。

      项目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法,对优干宁项目区的湿地情况进行了调查。6个斑块中,植被总盖度最高的70%,最低的60%。这个数字其实不低,甚至接近一些已完成治理地区的植被盖度比率。

      “近年来,受气候影响,湿地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别看眼前的湿地有草有水,保存并不坏,但如果我们不早做工作,真等到它严重退化了、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了再去保护,就晚了。”

      是啊,保护,未必要等到破坏之后,更应该在危机来临之前。

      根据实际情况,保护项目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主导,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和自然恢复,增加沼泽湿地植被覆盖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保护的方法以自然修复为主导,充分发挥湿地的自我修复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及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人工设置界桩、围栏等封禁措施,让湿地慢慢地自我“疗伤”。

      同时,每1.5万亩湿地,都设置一名管护员,防止采挖、猎捕、偷牧等行为,呵护湿地成长。

      新设置的铁丝围栏中,藏嵩草和苔草正在无拘无束地生长。接下来的8年中,它们将让自己长得更加繁茂。

      “项目时间设计为8年,8年以后,优干宁地区湿地的植被总盖度将提高十个百分点,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盛国德说。

      今天,我们主动呵护的,既是大自然的健康,让它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更是我们绿色的未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享有一片绿意……(黄瑾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