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永强:一个牧民投身环保的故事——秋访三江源(6)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15 10:36    编辑:马秀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囊谦县毛庄乡奔康利民合作社里,藏族妇女索吉娴熟地用羊毛编织着毡帽,索吉编织的这些毡帽是前几天西藏方面下的订单,总共有50顶,全部要在这个月编织完成,编织的产品在保留了藏族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现代时尚元素。

      “以前就呆在家里,没有牛羊,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到合作社,经过培训,就能编织藏族最传统的手工艺品了,每年有上万元的稳定收入。”索吉忙着手中的活说道。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使一大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搬离了草场。为了让这些牧民在搬进城镇后有一技之长,有谋生的出路,党和政府想尽了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正是在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引导、鼓励下,囊谦县毛庄乡牧民永强开办了奔康利民合作社,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以往“跟着牛羊走、围着草山转”的生产方式。奔康利民合作社,顾名思义,就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帮助牧民进行手工艺品编织培训,带领牧民共同增加收入。

      索吉仅仅是合作社广大编织妇女中的一员。

      奔康利民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起初,合作社租了50亩荒废多年的耕地种植芫根,再把芫根加工成饲料,对牛羊进行圈养,这样就减轻了草场的压力,达到了草畜平衡。

      随后,合作社开始了妇女传统手工艺品的编织培训,这是合作社10年发展规划中的一项。永强制定的合作社发展10年规划,其中包括妇女培训、残疾人培训、社会待业青年培训各三年。

      合作社现有33名妇女,她们用羊羔毛编织口袋,编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编织装饰色彩浓艳、纹样淳朴的放牧用的抛石绳;编织富有节奏感的花边腰带……这些格调质朴的工艺品,已经深深融入了藏族文化特色。

      发展合作社,帮助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不是永强的最终目标。永强是通过合作社来发展他的生态环保事业。

      永强每年都会将合作社的盈利拿出一大部分用于环境保护,他深知废旧电池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因此,他在合作社的门市部开展了“废旧电池换文具”的活动,只要毛庄乡的家长或学生拿着一块废旧电池到合作社门市部就能换到铅笔、橡皮和本子,他想以此使地处澜沧江上游的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生态保护的意识。

      在永强的组织下,毛庄乡的25个行政村都建立了环保组织,各村的环保组织定期到草山林场捡垃圾、巡山护林、保护野生动物。永强还不定期从公益基金中拿出资金给环保组织作为经费。“虽然给的钱不是很多,也就是给车子里加油,但目的是让牧民群众有保护三江源生态的意识。”永强说道。

      不止这些。合作社成立后,永强和他的伙伴们用了三年时间,在毛庄乡乡政府所在地大规模植树,三年时间植树3000株。如今,这些树木已经长大,绿树成荫,为毛庄乡增添了不少绿意。同时,他们还在毛庄乡加多卡建立了垃圾焚烧点,每到冬季,各个村都会将垃圾运到加多卡焚烧。

      毛庄乡牧民群众,转变生产方式,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小康梦,编织了绿色梦,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走上一条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张多钧 黄瑾辰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