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时,各种材料显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社会各界对青海湖生态环境非常关注,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都在为青海湖的生态问题焦虑,也不断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出谋划策;青海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开展;大规模实施保护和治理的不止一个“规划”,而是好几个渠道、好几个部门、好几个方案在同时实施。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是继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后,我省实施的又一个大型生态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有效保护和恢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缓解青海湖水位下降的趋势,对维护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我们欣慰地看到,就在国家批准实施投资近16亿元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时,投资5.42亿元的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也同时实施,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再添一把火,并把治理范围扩大到青海湖周边10个县市。与此同时,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也把重点放在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投入巨资为青海湖的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们也不能忘记,近几年来,来自全国和全省的无数志愿者钟情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宣传,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出力,为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尽到了普通公民的义务,也激励了更多的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当生态文明浸融在大美青海的血液里、骨子里时,高原人便从内心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多方争取,多重手段,用最大的努力弥补退化带来的损失,尽快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正是由于这种激情,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达到今天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地处高寒、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青海,若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无法实现的。因而我们必须动员和凝聚所有的社会力量和资金,积极投身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多方下手、多管齐下,用好组合拳,凝聚正能量,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马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