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当先行 做示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六论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5-02-07 11:39    编辑:马燕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上下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当先行、做示范,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青海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去年,我们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启动了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推进了生态保护、建设、治理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将我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环境脆弱、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任重而道远。

      加快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好节能减排降碳工程,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努力消除人们的“心肺之患”;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发现问题的限期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家园美化”行动,提高乡村连片整治覆盖率;实施清洁水行动,开展重点企业废水深度治理,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编制全省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为主要模式,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型重点示范工程;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民族传统手工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推动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生态品牌。

      构筑生态文明制度新体系。建立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政策和产业准入目录,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强化生态保护属地责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力度;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实施范围;充分利用青海生态品牌的放大效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中华水塔”的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让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使“青海蓝”更蓝、“高原绿”更绿、江河源更清,为美丽中国增添更为亮丽的色彩。(青海日报评论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