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青春染绿原始森林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4-12-15 09:55    编辑:马秀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栏的话

      精彩的故事总是发生在路上,动人的新闻总是来源于基层。从今日起,西海都市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西海都市报记者深入我省各地,走进各个领域的第一线,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感受时代变化,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记录最精彩的青海人的故事。这既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作为主流媒体,西海都市报人实践“三贴近”原则的体现。城市的角落、遥远的戈壁,隐秘的三江源腹地,正在发生何种变化?有着怎样的故事?亲爱的读者,请倾听我们的讲述——

      清晨,一阵沙沙的脚步声穿过原始森林的薄雾,向远方传去。在静悄悄的大山深处显得尤其突兀,惊醒了一群正在沉睡的猕猴。循着声音,在苍松绿柏间,两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身影渐渐清晰,他们是老张和老童——玛可河林业局林业规划设计队两个最“老牌”的调查队员:张世熙、童德英。

      透过绿荫,小猴子看见这对身影,好奇地相互发出吱吱声,似是在询问“他们是谁?”老猴子不耐烦地招呼小猴子们赶紧起来到山下的溪中去喝水,不耐烦中透露着一种“山中老人”的自豪:“连他们都不认识,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初出茅庐:两个年轻人走进大山深处

      在这个见到人比见到雪豹还难的深山老林中,动物们却对老张和老童并不陌生,因为,从1990年开始,这对身影就活跃在这里,24年如一日。而且他们也和林中的动物一样,渴了饮一口山间的溪水,困了累了卧倒在大树旁眯一小会儿。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最大的林场,也是全国海拔最高的林场,位于我省班玛县境内,东部及南部与四川阿坝、壤塘交界。位于河两岸的原始森林,是长江水系的水源涵养林区,与川西高原林区连成一片,气候温和。河的一边是青海,一边是四川,河上有一座桥,矗立在两省之间,名曰“友谊”。24年前,张世熙和童德英这两个刚刚迈出校门的热血青年,怀揣美好理想,一头扎进了这片原始林区,从此再未曾回头,毅然决然地把守护森林当成终身热爱的事业。老张和老童在学校时就是同学。当年他们相携着乘了两天的客车,才来到玛可河林区。初来乍到,看着似乎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忍不住对视一眼,“这就是我们以后为之奋斗的地方吗?”当时,玛可河林区各方面的条件和如今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处在“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状态。看着两个小伙子初出茅庐,对面积逾10万公顷的林区还很不熟悉,领导没敢让他们直接进山,给他们安排在了苗圃工作。一人管理着一个苗圃,进行育苗。在没有电,没有通信的日子里,除了认真管理苗圃中的幼苗,闲了就一起聊聊天,研究一下林区中的动植物种类,成为唯一可以让他们忘掉“孤独”的方式,也让他们迅速地成长为林业方面的行家里手。

      ●守护:终于“被放心”进山调查

      幼苗长大了,要被移植到林中;人成熟了,也要担负更重要的工作。看着老张和老童林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的进步,领导终于放心了,安排他们上山了。就这样,老张和老童又相携着一块到林间进行林业调查。

      在交通只能靠两条腿的情况下,老张和老童每次出发,除了带上林业调查需要的工具外,一般只会在兜里揣上几个馒头,其他的一概不带。“渴了饿了就喝一口溪水,就着白面馍馍,美得很。”山上途中荆棘密布,而且山体陡峭,但老张和老童已经习以为常。

      选择样地,是要由卫星定位,他们要调查的样地有时被选在了山顶,老张和老童就要背着很重的“标记”物,走上大半天的路,才能赶到准确的位置,放置好标记物后,还要在样地里记录调查,等调查完,基本上天已经黑了。老张和老童为了第二天的调查节约时间,经常搭伴睡在密林深处。

      开始时,听着从周围传来的动物叫声,似乎还有些畏惧,到了后来,两个人就习以为常,再也不担心会猛然出现一只猛兽,吃了自己。在玛可河林区仅雪豹、金钱豹、白唇鹿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就有12种,小熊猫、猕猴、黄喉貂这类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更是有32种之多,珍稀的动植物数不胜数。

      ●险情:遭遇棕熊和陷阱

      心里想着和林区里的动物“很熟了”,不会被打扰了,老张和老童的胆子也逐渐大起来了,敢单独行动了。

      在一次独自的林业调查中,老张终于“有幸”遭遇了一只棕熊。尽管那是许多年前,他们上山时还允许佩戴猎枪,可是依然给老张吓坏了。

      那只棕熊就在他几步之外,那一会儿工夫,老张转了好几个念头。“憋着气躺下装死?但听说狗熊一般会坐在猎物的脑袋上,如果真来那么一下,也得死了。”“跑?”在这森林里,自己单薄的身体,能跑过四条腿的熊吗?

      ……老张越想越绝望。看着熊越走越近,老张的枪终于响了。

      “没有打中,只能拼命了。”当老张准备大展身手时,万幸这只熊并没有太大恶意,听到枪响就晃着硕大的身躯朝另一个方向走开了。等它走远,老张一腿软直接坐在了地上。经历了那一次的生死瞬间,老张也总结了经验:“大多数动物对我们人类还是善意的,只要我们不主动伤害它们,它们一般也不会招惹我们。”

      碰见棕熊还不是老张人生中最危险的遭遇,在一次调查中,碰见偷猎者设下的吊索陷阱,幸亏眼疾手快,老张才幸免于难,“这种只在武侠片中的东西竟然也能遇上”,想到那次经历,老张忍不住后怕。

      以前,经常有偷猎者在林中设吊索陷阱,在地上放一个圈套,那头连着一棵被压弯的大树,如果动物中套就会被绳索吊起来。可是没想到中招的却是老张,如果被吊起来,因为体重较大,在树顶和陆地间来回弹射几次,老张很可能性命不保。多亏第一时间感觉到,老张将脚从陷阱中解了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脚步:24年踏遍10万公顷

      相比老张,谨慎的老童似乎更幸运一些,在林中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危险情况。只是由于样地较远,又没办法带避雨设备,他经常被淋得透透的,再返回林区的宿舍。但每次能够带回准确的调查数据却总能让他们欣喜不已。

      树木的种类,生长密度……老张和老童从林中带回来的数据,可以给整个林场的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张和老童的脚步也已经踏遍了一眼看不到边的巨大林区。

      日子叠着日子,24年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张和老童也成了玛可河林区资历最深的调查队员。相携着,两人已经走遍这块10万公顷的土地,“山中的每块石头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两个人的妻子、孩子目前都在西宁,他们每年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十分短暂,大多数时间与他们相伴的,就是那片原始森林和山中的飞禽走兽、绿柏云杉。

      ●收获:深山已被染绿万亩

      想家时,老哥俩依然会坐在一起聊聊天,但更多的时间是默默地看着林中的树木。有时,老张也会哼唱上两曲青海“花儿”,为调查队的兄弟们解解闷。在他们和林区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呵护下,仅“十二五”期间,玛可河林区就完成了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550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公益林造林3000亩,中幼林抚育9.1万亩,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封山育林补植7万亩。从老张和老童他们原本经营的玛可河苗圃中,就抚育出了种苗250万余株。

      如今,老张和老童的年纪越来越大,尽管上山调查时动作依然敏捷,可他们心里头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加入他们的队伍,最担心的就是以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林业调查的使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眼前这片原始森林”。(杨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