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关注 相关政策 环保在行动 访谈实录 和谐家园 理论文章 三江源大事记 美丽三江源

    长江源治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09:48    编辑:马燕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中国第一大河源头区域——长江源区是三江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具有不可复原性。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小流域综合治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预防保护等工程的实施,对改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局部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2.8%。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形势日益严峻。目前,长江源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冻融侵蚀,其次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艰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自2005年以来,共落实水土保持资金2997.5万元(包括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两部分),组织实施了一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预防保护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18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352平方公里,修建石谷坊84座,浆砌石护岸墙6396米,坡改梯480亩。同时配合省环保厅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对项目区防治效果的监测,牧草平均高度增加了10厘米至30厘米,植被覆盖度提高了70%-80%,牧草亩均产量达到270.68公斤,比实施前草地增产70%以上,草场盖度达75%以上,中轻度退化草地裸露地基本消失,大部分草地达到优良牧草的标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小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www.qinghai.gov.cn]专题制作
青ICP备08000030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