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方志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在服务新时代中彰显地方志价值,3月23日,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走近青海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作协调会,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松义主持会议并讲话,承担丛书编纂工作的10位省内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个人学术研究实际,围绕主题定位、观点把握、资料取舍、体例规范、出版设计、完成时限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讨论,交流了意见,并达成共识。《走近青海历史文化丛书》计划分7册,每册字数约15万字,拟于2022年底完成出版。该丛书的编纂出版,对于人们全面认识和了解青海、提升青海知名度和影响力、继承和弘扬青海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名省等具有重要意义。
杨松义介绍了该丛书编纂的意义和目的,提出了编纂要求。他强调,文化积淀着各族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各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青海发展的突出优势,是在各种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编纂该丛书不只是2004年版和2005年版《青海史话》的简单再版和重新印刷,而是对青海历史文化特点更加系统、全面的整理,以使这套丛书的历史文化分量更重、底蕴更深厚、内容更饱满、文辞更雅致、版式更精妙、阅读更便捷。他提出,编纂好《走近青海历史文化丛书》要把握和注意以下原则和要求。要坚持新观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为出发点,客观叙述历史,正确提炼观点。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守现行的政治纪律、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出版规矩和有关程序,述而不论,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要坚持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和正确的民族宗教观,以历史文化发展为脉络,全面展示青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突出时代性、学术性、权威性、严肃性与通俗性,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和敬畏生态之心讲好青海历史故事,记述好青海文化传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处理好史志关系、历史本源和史话的关系、史话本与历史文化本的关系,把握运用好体例,在继续使用“史话体”的同时,适当兼顾“通史体”,以讲故事或漫笔形式娓娓叙述史实,对其发展过程的主脉络和重大事件适度画龙点睛、指点关津。要正确处理取与舍的关系,注意补充新发现的历史文献记载资料和考古已经有了结论的新发掘,吸纳新的科研成果。要注意纠正原“史话本”的错情,进一步订正史实,核查原文和出处,认真校核,确保技术层面的错字、漏字、别字、重字以及标点符号的错误彻底“清零”。要把精品意识贯穿编纂始终,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勉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正文注释、文字扩充、图片放置、版式设计等工作,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丛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丛书编纂工作,不断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走近青海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作全面启动。 ( 业务指导处 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