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记者从西宁市湟中区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湟中区累计投资1.6亿余元,在田家寨镇、共和镇、群加藏族乡等10个乡镇59个村推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惠及8.26万名群众。
“十四五”以来,湟中区聚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大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水利事业惠民生、优生态、促发展,为湟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共和镇2002年建成的人畜饮水工程,因设备、管网老化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2023年10月,总投资1240多万元的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落地。
“共和镇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可解决27个村3万多人长期以来面临的水量不足、水质浑浊问题。新建了2座泵站、1座清水池、7口阀门井,安装了2套水质处理设备,铺设管道2.97公里,今年已正式投用。”湟中区盘道渠管理所副所长陈国栋说。
说起这项饮水工程,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共和镇苏尔吉村村民苏延花说:“如今水压稳定,水质也更好,大伙儿用水特别放心。”
“十四五”期间,湟中区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西纳川水库建设、实施小马鸡沟水库工程,累计新增供水能力2054.87万立方米,区域内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满足周边近3万亩土地灌溉需求。累计投资2.3亿多元,在上新庄镇、土门关乡、田家寨镇等乡镇实施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采取新修水平梯田、水土保持造林、恢复荒坡植被等措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39平方公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湟中区还落实区、乡、村三级河长,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将34条河流、12座水库、1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1座涝池、9处万亩灌区全部纳入监管,通过河道治理、河岸林修复、水源涵养等措施,推动河湖环境持续向好。
湟中区水利局党组成员马学凯介绍,“十四五”期间,湟中区水利局坚持以水为脉,走出了一条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湟中区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十五五”水利发展蓝图,系统布局人饮工程提升改造、河道治理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水利事业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更为坚实、更加强劲的“水利动能”。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