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交警强降雨中疏导交通。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供图
7月18日15时40分,西宁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6时35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西宁市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紧迫感,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城中区最大降水量达48.6毫米。”“发生城市内涝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请注意防范。”西宁市城西区城市管理局紧盯气象预警,在辖区易积水重点路段预置应急力量,提前打开道路雨水箅子,设置警示标识;实时监测汛情变化,及时疏导过往车辆;对道路、地下通道、桥梁等易淹易涝点位实施线上线下精准监控,对户外设施隐患进行排查。
“不要怕,叔叔抱你过去。”“大家不要着急,注意安全。”城西区城市管理局通海路中队执法队员郭昊话音刚落便抱起背着小书包的孩子,稳稳地走过积水区域,将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随后背起另一名市民跨过积水……郭昊动作娴熟而迅速,脸上挂着让人安心的微笑。周围的市民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有人称赞道:“你们真是好样的!”
此时,其他队员也在忙碌着。有人忙着指挥车辆安全行驶;有人忙着清理杂物确保排水畅通;有人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雨势愈发猛烈,但他们的身影成为街头最温暖的画面。
截至7月19日17时,城西区城市管理局迅速响应防汛工作要求,共出动应急防汛人员152人,出动车辆20辆,配备推水铲、警戒带、防汛挡板、锥形筒等防汛物资,救助因短时强降雨被困群众47人,并将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
城东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保障道路通畅。城东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降雨持续,城东区城市管理局时刻紧绷安全弦、压实安全责,按照“早发现、早处置”原则,全方位开展精密检查、实时排查、细致复查等应急处置,聚焦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及易涝点位,在“网格化”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机动巡逻+定岗值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路段雨水井、雨水箅子等城市排水管网细致摸排,确保各路段点位有人盯、有人守,及时发现并清理疏通淤堵问题。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豆大的雨点砸在挡风玻璃上,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四大队快反中队中队长马凯握紧方向盘,带着14名队员冲向雨幕深处。
在宁张路刘家沟路段,眼前的景象让马凯心头一紧——浑浊的积水已经漫过膝盖,数十辆小车像困兽般在水中挣扎,刺耳的喇叭声此起彼伏。
“快!让小车掉头!”马凯第一个跳进冰凉的积水中,雨水瞬间灌进他的鞋子。他一边指挥队员引导小车掉头,一边又指挥大车通行。赶到青大路铁路涵洞时,路面积水已深到不能通行,他们立即对路面管控,等消防车完成排涝工作已是22时。
19日凌晨1时,新一轮暴雨来袭。马凯再次带领队员冲进雨幕,这一次,他们坚守到凌晨3时,直到最后一处积水退去。
“马队,你眼睛都熬红了,回去休息吧。”面对队员的劝说,他固执地摆了摆手。19日清晨,马凯依然在路上巡逻,他的制服上还留着昨夜暴雨的痕迹。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紧急启动防汛预案后,仅用2小时就将34处隐患点,986名群众及扩面覆盖的放牧、养蜂、浪山等人员共1665人,安全转移至集中安置点。
“敲锣、摇报警器,党员干部齐上阵!”西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安介绍,逐户敲门,确保“一户不落”,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专人背至安置点。
安置点内,米面粮油、崭新被褥一应俱全,三餐热食准时供应。群众可下棋、看电影,其乐融融。“干部帮忙收拾,为老人备饭菜、带孩子玩游戏,心里踏实!”村民李九斤的话道出大家心声。从闪电转移到温馨安置,青山乡筑牢安全防线,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势逐渐减弱,防汛工作并未放松。西宁市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