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闻“汛”而动 向险而行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周建萍    发布时间:2025-07-19 07:24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50719063617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开展防汛应急综合实战演练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当前,我省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阶段,近期降水过程呈现“集中突发、夜雨突出、局地性强”等特征,易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根据《青海省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经会商研判,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自2025年7月16日13时起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从省垣到草原深处,从城市排涝泵站到脑山村庄,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死的保卫战正昼夜鏖战。

  “提前一分钟、多跑一公里”——预警“双叫应”跑赢暴雨

  7月18日16时35分,西宁市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升级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7月18日16时35分至19时35分西宁市城中区、城北区、城西区、城东区将出现特大暴雨,发生城市内涝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过程期间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请各有关方面注意防范。

  彼时,这条预警信息已实时同步至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便于及时研判形势。这也是我省“1+3+N”预警发布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通过1个省级预警平台(12379)统一向各地各级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利用电视、预警广播、短信3类传统渠道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N个新媒体向社会公众全覆盖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前1天至3天发布,局部性突发天气预警信息实时发布,为避险减灾留足时间。

  同一时间,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指挥大厅内,技术人员对1200余部天通卫星电话进行第9轮抽测,结果显示接通率为100%。“断网、断电、断路,都断不了这条生命线!”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薛小磊说。

  另一头,小南川河(湟中区段)田家寨镇上游水位陡涨。镇里的大喇叭、手摇报警器、铜锣齐鸣,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提前一分钟,就能多救一家人;多跑一公里,就能把灾害挡在门外。”老党员马虎生说。

  今年入汛以来,面对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旱涝交替,区域性、阶段性强降水引发洪涝灾害的复杂局面,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对野外施工地、景区宿营地、乡村旅游点、夏季牧场、临水临崖路段、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科学研判、把握工作主动权。

  “人在堤在、堤溃人上”——责任链压实到最小单元

  每逢汛期下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黄河一级支流尕让河咆哮着冲击堤岸。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视汛情而动,及时上传下达。

  “五级包保”在此刻具象化:州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乡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二连村的党员心里都有一张“防汛责任卡”,上面清晰地记得本村的独居老人、地质灾害隐患点、撤离路线等,做到“谁的片区谁负责,谁的岗位谁兜底”。

  与此同时,个别与隐患点平行的在建工程也因接到紧急通知后及时启动预案:切断电源、加固围挡、撤离机械。挖掘机、渣土车等在1小时内完成转移,避免了“工地点”变“风险源”。

  “防汛无假期、岗位即战位。”省防汛办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公示省、市州、县三级防汛责任人、大中型水库、重点河段防汛责任人102名,接受社会监督;累计下沉干部5931人次,开展联合会商170余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抗救”责任闭环。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关、停、撤、转、巡”筑牢生命防线

  7月15日至16日,受降雨天气影响,青海省境内7条9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因泥石流、塌方致交通中断。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安排公路养护、交通运输执法部门会同交警部门全力处置受阻路段,截至7月16日晚,已有6处完成抢通,恢复车辆通行。

  进入主汛期,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发挥“路警气企”联动机制作用,在气象红色、橙色预警期间,对非关停路段每2小时至少巡查1次;在高风险区域提前储备抢险队伍与物资,提升应急响应速度;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手段,实现全域、动态、精准监测预警,依托“部省站三级调度平台”,打通信息传递与指令调度通道,全力保障公路通行安全。

  这仅仅是全省“关、停、撤、转、巡”组合拳的一个缩影。省防指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各地累计关停矿山企业5家、旅游景区13处,转移群众14.35万人;排查隐患4897项,疏通排水管网127公里。

  而在更广阔的“战场”上,预案演练与物资储备同步推进——4100余场次应急演练、20余万人次参演,让“一页纸”预案从纸面走进现实;300余万件防汛抢险物资、2095支12万余人的综合性抢险队伍枕戈待旦;《青海省防灾避险人员转移若干规定》以地方规范性文件形式,把“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环节固化成硬约束。

  当骄阳重新洒向青海大地,防汛大考远未结束。全省防汛减灾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再次发出动员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打好防汛减灾这场硬仗。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筑牢防汛减灾的坚固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