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青海湖沙岛:人退沙沉草绿鸟进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石成砚 董志勇 栾雨嘉    发布时间: 2022-08-15 10:27    编辑: 许娜         
栖息在沙岛保护区内湿地上的水鸟。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青海湖东北岸,有一个游人如织的景区-沙岛,曾几何时,它因蓝天、碧水,草原、湿地,高山、沙漠等景观于一体,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景区的生态环境,2017年8月,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关停了沙岛景区,并停止一切旅游经营活动,对沙岛景区进行封闭整治。时隔五年,记者实地探访沙岛景区的保护恢复情况。

  8月12日,记者一行再次来到沙岛,从入口处进入,眼前感觉越走越“荒凉”-人迹罕至,顺着公路向青海湖望去,只有道路两旁的绿意映入眼帘。

  “‘荒凉’是相对人来讲的,但对动植物来说,这里热闹得很。”顺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成群的水鸟在湖边的湿地上觅食嬉戏。

  走进曾经的沙岛景区、如今的沙岛保护区,一幅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独特景观呈现在眼前。芦苇湖、太阳湖、月亮湖,三个淡水湖泊如明珠一般镶嵌在大湖之畔,远处的沙丘倒映在水面上,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一阵清风吹过,在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沙丘身影”摇晃,惊起水鸟扇动翅膀向青海湖飞去。

 (航拍)沙岛保护区内的淡水湖泊。

  从曾经的“繁华”到如今的“冷寂”,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人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进与退之间如何寻求平衡,沙岛的巨大变化给出了答案。

  沙岛曾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由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后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沙岛被誉为“青海湖之魂”,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

  “关闭景区后,我们把与人为活动相关的设施都进行了拆除,只保留了一部分栈道供科研和观测人员使用。观测人员基本上每天都会按照固定路线做日常监测,一方面监测草原、荒漠系统植被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做各种鸟类监测。”陈德辉介绍道。

  人退,水涨,沙沉,草绿,鸟进——短短五年时间,沙岛保护区内,动植物明显增多。

  通过补种灌木树种、草种等一系列自然修复和人工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目前沙岛内林木成活率达80%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69%,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2021年观测显示青海湖栖息水鸟数量达到57.1万只,曾经的沙漠逐渐焕发生机。

  “关停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陈德辉说,给大自然留出不被打扰的修复空间,保护沙岛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减少旅游活动对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取消旅游经营活动后,重点就放在了沙岛自然生态保护和自然生态修复,以保持青海湖水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推动环湖周边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沙岛与湖畔相接处已逐渐覆绿。

  在沙岛保护区内一处淡水湖边湿地上,三名保护区检测人员正在对迁徙期的水鸟进行统计和监测。他们告诉记者,“关停以前,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对植被的践踏比较严重,导致沙岛沙化土地面积包括林草植被等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关停这几年,沙岛回归宁静,湿地多了,水鸟随处可见,这里也成了动物的家园。”

  “这两年能明显感觉到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改善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了,生态系统得到了非常好的修复,而且就修复成果来说,湿地、草原、森林、荒漠等这些生态系统,构成了青海湖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尤其在生态系统的原真、完整和连贯上有一个非常好的衔接,生物多样性得到集中体现。”陈德辉说。

  今年4月25日,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同意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标志着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式进入创建阶段,新时期如何才能让发展与保护相协调?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不断拓展青海湖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模式和路径,环湖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自然生态研学游成为新兴业态。同步编制青海湖流域生态旅游空间布局、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启动建设布哈河观鸟基地、哈尔盖普氏原羚野外观测教育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护基地、湟鱼洄游观赏基地等,努力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加快推进青海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省级实验区建设,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