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党课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14 09:09    编辑: 马燕燕         

县委书记讲专题党课。

西宁市党课讲师团深入基层讲党课。

优秀党课进公交。

海东市开展“村史馆里上党课”活动。青组供图

  前沿

  深化“讲党课”针对性、“上党课”参与度、“用党课”实效性……我省把“党课开讲啦”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印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讲党课和优秀党课展播活动的通知》,明确内容、形式,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带头讲党课,示范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在全省范围内掀起“讲党课、上党课、用党课”的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

  丰富内容增强党课感染力

  深化“讲党课”针对性

  精准聚焦党课内容,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青海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创新理论、革命传统教育、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震救灾、民族团结等内容讲党课,以小切口诠释大道理、以小故事阐明大理论,进一步深化“讲党课”的政治性、针对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目前,全省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近3万(场)次,带动各领域、各群体普通党员讲党课近3.5万(场)次。西宁市重点围绕巾帼英雄、革命英烈、身边榜样等七个方面进行讲党课,用“小故事”来洞悉“大道理”,引起党员思想共鸣,提升了党课对党员的感染力。黄南藏族自治州以“轻教化重感化”为理念,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典型,精心编排情景党课《脱贫路上的拉格日》,真实再现历史情景,真情演绎感人故事。果洛藏族自治州注重在开展重大专项工作、重大抢险救灾、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挖掘党员教育素材,以玛多县“5·22”7.4级地震抗震救灾为背景,录制优秀党课《致敬抗震救灾中的共产党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玉树藏族自治州精心策划传统党课《我和可可西里同在》,通过讲述以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可可西里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死考验,用信念担当、用生命坚守,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挽救濒临灭绝物种藏羚羊做出卓越贡献的事迹,表现了忠于党和人民,在苍茫的可可西里铸就的“可可西里坚守精神”。

  灵活形式增强党课吸引力

  深化“上党课”参与度

  坚持党课重在实效,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等党员教育阵地,以及演播室、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城乡社区生产生活一线等场所,不断创新党课形式,采取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等形式讲党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让党课教育变生动、接地气,进一步提高了党课的吸引力,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参与度、实效性。

  海北州创新推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初心使命》情景党课,以讲述者融入角色现场解说,图片影像烘托,背景音乐渲染相结合的艺术方式,变讲台为舞台,变说教为对话,生动讲述了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先烈以及抗疫英雄刘智明和为“两弹一星”研制付出牺牲的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发广大党员热烈反响。海东市把村史馆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党课课堂,广泛开展“村史馆里讲党史”“村史馆里上党课”“村史馆里话发展”系列活动,将本土历史列为“党课开讲啦”的鲜活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寻找记忆、感受历史、奋斗当下、展望未来。乌兰县将党课开到农家小院,送到田间地头,邀请农技专家到村为农村党员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结合“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党员教育基地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创建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结合“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行走中的红色党课”活动,通过线上打卡、线下体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在党课教育中更加牢记初心使命。

  立体展播增强党课共享性

  深化“用党课”实效性

  围绕“党员群众在哪里,党课就讲到哪里”的理念,搭建“党课月月讲”平台,建立党课展示常态机制,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作为优秀党课集中展示时间,鼓励各级党组织展示一批优秀党课,筛选一批示范党课,作为优质党课资源共享共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常态化服务。

  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课开讲啦”省级示范课,以现场和网络直播同步的方式,集中展示不同形式优秀党课,增强党课资源的共享共用。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新媒体,建立网上课堂,将优秀党课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新媒体平台和户外大屏、移动电视等媒介进行推送,实现党课教育“云端”共享,全员覆盖。

  目前,“青海党建”系列信息平台、青海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展播优秀党课22堂,其中10堂优秀党课被中组部在“共产党员”平台推送展播。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移动电视等媒介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优势,不断延伸党课服务“触角”,让党课进公交、进车站、进机场、上户外电子屏,西宁公交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在50条线路、800辆公交车上定时展播党课,让优秀党课“动”起来,让党员教育更加“走”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利用“海西党建公众号”“海西党建抖音号”“海西党建直播云”等平台,先后推出《云上党史》《百年瞬间》等音视频党课200余部,让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一场场生动的讲述走上“云端”。海南州组建新时代巾帼宣讲团,在海南报等网络媒体平台开设“巾帼微讲堂”,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莫昌伟 青组)

  言论

  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学有成效

  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的一门“必修课”,这门功课每个广大党员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方法是关键。党史学习既要着眼于长远持续学,又要把握重点集中学。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连续性、多样性。除集中学习外,党员干部更应该注重加强自我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常学常新,可通过手绘历史年表将党史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记录下来,理顺纵向脉络,然后再把每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填充进去,掌握横向史实。与此同时,学习党史也要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要充分运用好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现场观摩事迹解说,直击内心、触及灵魂。

  行动是目的。学习党的历史对于研究现在的路线政策,丰富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推进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是必要的。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首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将学党史作为自觉追求。须知,学党史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故事,而是要以当事人的角度受教育、以强党性的目标学规范,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完全摆进去。学到了不能止于触动、感动,还要努力去践行、落实。可以说,党史学习需要突破“学到了”与“做到了”之间的“屏障”。坚持学一点就要笃行一点,真正把“触动”变为“行动”。

  难点在有恒。学党史,贵在坚持,难在有恒。要把学好党史作为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全面系统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联系实际地学,发扬认真精神、吃苦精神,做到学不深透不放过、学不精通不罢休。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更是我们最好的“营养剂”。要时刻向焦裕禄等优秀党员对标,就能看清自身差距有哪些;要始终向黄文秀等时代楷模看齐,就能找准未来努力方向在哪里。唯有以先进为典型,发扬务实学风,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常学常新、夯实基础,才能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王志青)

  印迹

  新老“第一书记”的工作日志

  “全乡79户237人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相比2015年,实现8倍增长,牧户还用上了大电网,彻底结束了以往靠天照明的历史。”

  祁连县央隆乡夏尔格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索南土什土翻阅着一摞摞厚厚的脱贫攻坚档案,在工作日志第一页写道:“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最远乡镇脱贫攻坚沉甸甸的骄人成绩。作为乡村振兴第一批工作队员,在这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应当跑好接力赛,力争开新局。”

  清晨6点,央隆乡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马兴平、马力等四人在县文化广场集合,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以扶贫工作队员身份,赶赴离县城210公里的央隆乡交接工作。

  一路向西,碧空万里。绕过黑河大峡谷,横穿笔直的沙龙滩,翻越热水垭豁,便到了央隆乡辖区,放慢车速,几个大男人,望着熟悉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言不发。

  马兴平是祁连县卫生健康局派驻央隆乡托勒村第一书记,这条210公里的扶贫路也是一条美丽幸福的深情厚谊路,在脱贫攻坚五年时间里,他和村“两委”打成一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民发展畜牧产业,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60人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算一算在脱贫攻坚驻村的1825天里,从县城到央隆乡再到托勒村开展扶贫工作,车辆累计行驶9万公里,进村入户400余次,接待群众2300余人次,建言献策1000余条,解决大小实事600余件,记录扶贫日志200余篇30000字左右。”马兴平在第五本工作日志这样写道。

  早上9点,到乡政府简单休整后,马兴平等“老书记”带着新一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始进村入户,马兴平对脱贫家家户户了如指掌,解答脱贫政策更是“门门清”。一边给“新队员”详细介绍脱贫户生产生活、产业发展具体情况,一边叮嘱家庭收入点、返贫风险点,以及最近重点工作。

  在脱贫户云生虎家中,云生虎给“新老”书记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奶茶,紧握着马兴平的手说:“这几年,党对我们太好了,现在新房子住上了,产业搞起来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美好生活离不开你们的艰辛付出!”

  “驻村工作,上马就干。身为第一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乡村振兴要走好群众路线,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大功夫。要用真情实意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共同生产生活,才能成为群众贴心人。群众需求千千万,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才行,只有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才能为群众谋发展促振兴。”马兴平写完最后一篇工作日志,并转发给托勒村新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杨玉和。

  下午19点,晚饭过后。索南土什土在村“两委”带领下了解村情民意。脱贫户尕布藏说:“在工作队帮助下,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房子好,收入有,生活越来越好,真的很满足,这些都是共产党给的,我感谢党、感谢你们。”

  在返乡路上,索南土什土在日志中写道:“我们的群众是如此善良、淳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下一步,我要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担负起应担责任,将工作热情全部倾注在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上来,让他们早日奔上小康社会。”

  夜里12时,索南土什土还在笔记本上“挑灯夜战”,用他口头禅形容就是“工作才刚刚开始!”。他是此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中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一个。虽然已经到岗1个月,但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依然满怀好奇和激情,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回到宿舍,又开始梳理最近一周工作日志,前任书记交代的难题怎么破解?集体经济如何拓展?支部党日活动怎么搞?这些问题一一盘旋在这位年轻第一书记心里。

  凌晨2时,洗漱完毕。索南土什土在日志里写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抓紧时间进牧家、跑草场,持续为群众讲政策、提信心,把大家的干劲凝聚到固脱贫、促振兴上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相信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是一段赓续奋斗、我将无我的路程。”

  夜已深,托来河静静流淌,夏尔格雪山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第一书记房间的灯却迟迟未灭……(沈延峰 卓根拉木)

  掠影

  “叮叮当当”敲出致富幸福路

  9月10日,记者走进了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里,“叮叮当当”的脆亮声音不时传出,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正在“叮叮当当”声中代代传承。

  鲁沙尔镇党委副书记赵海年介绍说,阳坡村的银铜器加工手工艺人达到412人,占全区行业人员近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阳坡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度挖掘银铜器加工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手工艺人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家庭式生产、集聚化经营、园区化发展的产业模式,打造了拥有34间手工作坊、1200平方米扶贫产业培训中心的“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基地”。

  走入产业基地,一口高2.80米,口径2.019米,总重量约1.2吨的特大湟中暖锅映入眼帘。这口暖锅是由阳坡村的72名银铜器匠花费70多天打造而成的,吉祥八宝、如意莲花等传统图案,与社会和谐、山河锦绣等现代图案相互交融,在河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其自身独特魅力更加凸显。

  为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阳坡村党支部按照“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原则,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公益岗位人员劳工报酬等方面。

  阳坡村围绕银铜器加工探索的这条“加工+生产+销售+体验+观光+扶贫”综合产业链条,不仅让非遗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保护和发展,还提高了村民收入,激发了大家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党支部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这条党建引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阳坡村前进的脚步越走越坚实。(莫昌伟 张鹏 湟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