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小财政大民生 / 教育培训

从“云”端到课堂——在西宁市城西区感受信息化对于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影响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6-11-15 09:50    编辑: 蒋文彬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进入11月以来,在西宁市城西区,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致力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学与教整合研究、网络资源共享共建等,在管理上突出设备和资源的使(应)用效率,坚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经历了“在改革中起步、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历程。不断加强全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首个区(县)级“数字化校园”。实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软件设施全部升级更新,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38个,多媒体设备“班班通”405套,录播教室13个,“校园网”建成率达100%,完全覆盖全区13所学校。


  编织全区数字化校园网

  城西区坚持“建设为基础、管理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思想,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整体战略,从“面的普及”和“质的提升”两个层面大力推进,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力打造社会满意的优质教育。

  录播教室、IPAD教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发布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在区域统一平台上可以监控到学校每个点位的情况,实现了区域统一控制。

  资源库除内置资源还有自建资源及中央电教馆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直接添加到电子课本中,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教师助手进行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直接调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人人通空间,学生、教师、家长可以通过人人通空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和学习成果到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可以将优秀教学资源收纳进教学资源库中,实现了协同备课,在线教研。并实时分享教学科研成果,建立知识库,同时可在通讯录中查看自己组织架构中的用户关系,实时交流答疑。

  教学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每校配备了高速扫描仪,在测试结束后可以将试卷进行切割分组,教师在电脑上进行电子阅卷。阅卷结束后同时生成测试报告,在报告中会将错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心理评测系统,由学习心理教师在学生配带相应设备的同时进行相对应的量表测试,并将测试报告推送给家长(只有家长有查看权限),以便家长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晨检上报系统,在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上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对流行性疾病的身体特征进行数据化监控,对疑似病例和校区分布进行分类汇总报表可以有效的进行流行性病症的防控。

  无线网络方面,实现网络全覆盖,并以实名认证系统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数字广播方面,学校教师在操场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广播播放内容及节目设定的控制。

  截至2016年,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达9500万元,其中计算机装机总值达4500万元,网络与外部设施3600万元,信息化云平台及教学资源1000万元,现有教学计算机2986台,计算机教室38间,多媒体设备“班班通”405套,无线网络在城西区属学校全覆盖,全面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校校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城西区在完善数字校园基础环境的同时,全面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形成区域有亮点,校校有特色的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走进行知小学,泛在学习无处不在。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证,它就是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你就可以了解到这棵树栽种时间、生长习性、药用和经济价值等。

  二维码不仅仅用在树木上,他们还创新的用在了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课堂上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行在线答题或学习。

  在数学教师陈淑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通过平板电脑观看“微课”《搭配》并自主完成学习单。省去了讲授“搭配”知识的时间。接下来,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答疑解惑,这种先看“微课”再答疑的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一个教学微视频,并传入“云”端,学生课前在家里或在课堂上观看视频。它让人真切感受到信息化对于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影响——课堂从以往传授为主变为解决问题为主,并可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颠覆了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点燃了他们学习热情之火。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饥饿的毛毛虫),为了让枯燥的英语字母变得生动、有趣,昆仑路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赵莉萍用电子白板绘画工具一边讲述这个故事,一边用简笔画形式展现毛毛虫的样子,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同时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中的克隆工具实现毛毛虫每天所吃的食物和数量的递增效果,并随机拖放出食物名称的电子单词卡片,生动有趣地完成单词教学。教师调用资源原声绘本视频,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享受绘本故事的美妙。

  “从‘黑板’到‘白板’一字之差带来本质的区别,枯燥的英语字母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们参与新知识探索的兴趣也增强了。”赵老师说,现在的课堂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作为数字化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者,教务处主任朱小娟认为,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学校要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

  一群乐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教师让数字化教学模式在昆仑路小学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数学教师张瑾就是其中的代表。“很多同学觉得数学课中的内容既枯燥又难理解”,张老师道出了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应用了电子白板后,学生通过内置的科学探究工具进行学习,例如在上《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时,张老师首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进行涂色,通过涂色的快慢,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进行动手实验,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赵老师说。


  如果说电子白板打破了“黑板+书本”的经典组合,那么在线备课则是冲破了“教案+手工”的束缚。“以前备课时无不是拘泥于教材、受限于教参,总感觉资料太少、教学资源不足,资料搜集起来是费时又费力。”虎台小学语文老师戴琳来看,电子备课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平台。“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更加渴望改变,多一些合作交流与沟通分享。”戴老师说。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优化备课质量、提高效率,虎台小学进行电子备课,戴琳老师介绍,各任课教师接到备课任务即为该部分教材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要在体现集体备课精神和共识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教参、搜集资料,按规定形式撰写教案并须提前一周备好电子教案,并把主备的教案与相关教师共享。执教教师根据班级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案案修改增删,体现出二次备课。最后,将二次修改的教案保存在自己的备课文件夹中,并提交学校共享,以便学校进行检查。备课组长及时浏览,年级负责人定期抽查,在质量上做最后把关。电子备课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头、带动作用,同时也在短时间内走进了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展现。

  学生学习活动是整个学校活动的主体,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之一。贾小庄小学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写作、美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自主研发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内容——电子绘本,故事的创编凝聚了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心血,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成为课程整合新的探索。

  学校以机器人课程为载体,成立了贾小庄小学创客乐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出了贾小庄小学的未来校园,这里有自动泊车系统,环保停车装置,节能教学楼、电子巡警……同时,学校还丰富课程内涵,将课程整合的理念带入到创客教育课堂中来,基于信息技术与课文写作整合,进行了“贾小庄小学创客故事创编”,基于信息技术与美术设计整合,成立了“贾小庄小学3D创意工作室”,这种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的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创客梦”。

  近两年来,城西区13所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推动了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为实现区域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城西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春平表示,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仅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其实质就是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让教育回归本真。(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