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 动态信息 | 走进特色村 | 我身边的变化 | 图片历史展 | 建州60周年--见证 | 建州60周年--今昔对比 | 党建巡礼 | 海南最美笑脸
 
  现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专题专栏海南州建州60周年我身边的变化
关于面柜的记忆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8-01 12:03:40
编辑: 海南州政府网

  面柜,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庭里的一件重要家具。之所以把装面的用具说成家具,是因为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把面柜摆放在上房里,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中,面柜最鲜亮,多半是油漆了的,柜面上大多画上了牡丹、山水等图案,其他的家具比如门箱、八线桌子、炕桌几乎都是黑眉糊脸的桐油漆面或者就是原木的垢痂色。那时候,粮食很金贵,大部分家庭都是口粮不够吃,每年庄稼还没抽穗的时候,面柜就见底了,婆娘们不得不端着面升子(装面的一种小木匣)到各家去借,或者请求队长从生产队的仓库里借点粮食。到了10月份,碾场上的最后一摞麦捆终于碾完了,社员们盼来了分粮食的时刻,大家争先恐后地抱着麻袋和口袋,把苦了一年的收成背到家里,坐在屋檐下,把粮食用簸萁和筛子簸净,就迫不及待地拉到水磨房里排队磨面。面磨回来后,就开始装柜,他们并不是把一袋袋面一股脑倒进面柜里,而是倒进去一袋,就用一截木棒捣实,再倒一袋,再捣实。他们说,把面捣实了,吃着才“见眼”(省的意思)。新面磨好的那一天,乡亲们就会做一顿一年难得吃几回的拉面或者凉面,而且吃三碗也好吃四碟子也罢,保证家里的每个人吃饱。母亲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隔壁家磨了新面后,拌了一顿凉面,男人一口气吃了四大碟子,还觉得没吃个心头到,但是再怎么也吃不下去了,于是就偷偷跑到房背后,用麦草杆捅嗓子眼,把吃进去的凉面吐出来一半后,又钻到厨房里吃了两碟子。吃过这一顿结结实实的长饭后,很费面也很少蒸的馍馍就装到笼子里悬挂到房梁上了,每家的三顿饭又变成了清汤寡水的洋芋萝卜兑水面。如今,面柜已经从上房显要的位置搬到角房或者仓库房里了,而且大多数农村家庭只用来装饲料或者破烂东西了。柜面上那一副暗淡的牡丹图再也不是农家富贵的象征了。现在条件好了、家里人口少了,磨面也方便了,面柜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以前受“家里有粮,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家里会囤积很多面,现在好多人家连面都是买现成的。面柜的退出也是人们生活条件提升的标志。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主办:海南州人民政府
承办:海南州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