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城镇,从帐篷到楼房,从牧民到城镇居民,在同德县广大牧区开展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极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也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广大牧民群众从世代流传的“草原牧歌”开始谱写属于自己的“小城故事”。
6月的宗日大地,还是充满丝丝寒意,45岁的藏族牧民阿尕,热切地期盼着高原夏天的到来。阿尕的小卖部在定居点最热闹的地方,有2间房,销售一些生活用品和各色食品,去年一年就收入2万多元。阿尕原来住在距离县城20公里以外的托斯草原上,5间简陋的土坯房就是他的家。2008年,他和其他牧民一起搬到定居点居住。我们在阿尕的家里看到,红色彩钢屋顶的砖房,大玻璃窗亮堂又温暖,民族特色的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阿尕告诉我们,他家里有4口人,过去就靠130只羊、 30头牛过着放牧生活。去年搬到定居点上后,开起了小卖部,当年收入就翻了一番。这些还不包括各项补贴。阿尕说,60多平米的新居,自己只花了7000元。搬到这边后,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定居点里道路广场、给排水设施、电视、电话等配套硬件一应俱全。村民按照政策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外出打工,都很方便。在定居点可以看到,户户通上了水泥路、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多数定居点还建成了村级活动室,配备了农家书屋,并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阿尕说,刚搬过来的时候,家人还担心会不适应,没想到不到两年时间,一家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全村的致富带头人。现在一家还筹划着在定居点周围建些温室种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