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德辉 记者才让本整理
自六月份本报推出《今昔对比》栏目后,立刻在我州引起强烈的反应。许多老年人都纷纷致电报社,说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想通过报纸展现给广大群众。
6月3日,共和县恰卜恰地区晴空万里,在青海湖广场上随处可以看到老人们悠闲的晒着太阳,今年70岁的王德辉老人是这些老人其中的一员,见到记者,王德辉老人显得很兴奋,在和他寒暄了几句后,老人便讲起了他的故事。
当看到海南报上新旧海南对比的图片和别人的讲述,自己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我童年的时光是在恰卜恰度过的,那时候日子过得也很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土地改革时政府分给我们一块地,大约有7、8亩,土地改革后,父亲又利用荒滩开垦了几亩零零星星的荒地,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中午、晚上教学回家写完作业后,还要经常帮爸爸妈妈干农活到深夜,早上上学经常迟到,还得受老师的惩罚。最糟糕的是如果家里的老人生了病,那全家人就得挨饿。有一次奶奶生病,无奈之下父亲向生产队借5元钱为奶奶抓药治病,可是队长不同意,后来父亲甚至下跪求情,而队长、会计都依然不为所动,说生产队没有钱,也没有办法,不能同意。
这样的日子到70年代才结束,当时的我也已经参加了工作,在塘格木农场当了一名工人,后来结了婚,农场给我分了两间宿舍,慢慢地生活也好了起来。如今,党对广大农牧民的优惠政策很多,老百姓愿意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只要为了幸福生活,党和政府都会支持咱们老百姓。如果不是国家强大、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哪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我们都应该牢记过去,回报党恩。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经常帮助居委会和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现在真的很幸福,想想当初那时候的我们别说上学,就连最起码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学上,有漂亮衣服穿,还有丰富的食物供日常选择,真的觉得今天的人们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