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记者来到贵德县河阴镇郭拉村,以前只知道该村路窄巷深,而如今形成了“田在林中、村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亮丽风景。
村民公约“绘”出整洁乡村
走在整洁、平整巷道里,很难想像这个村曾经道路窄、卫生差、乱倒垃圾现象普遍。郭拉村党支部书记祁育兴说,以前一到夏天,道路两旁乱倒的垃圾招来不少蚊虫,遇到下雨天,道路更加泥泞难行,给出行的村民和车辆带来极大不便。
近年来,郭拉村两委班子在整治村容、美化村貌上下了不少功夫。村里道路不仅全部硬化,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村干部组织党员群众义务清扫村里的道路,做到了“既扫自家门前雪,又清他人瓦上霜”,村民们也都自觉清理自家庄廓附近的垃圾,整个村子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聊到村里的民风时,祁书记告诉记者“去年2月份村两委建立了郭拉村村民公约,我们村也是率先在全镇12个行政村推行村民公约,完善了村民道德准则,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前邻里之间发生点口角、纠纷都要自己处理,处理不公就打架、闹事,最后导致占理的一方也亏理,最终事情也得不到解决,后来村干部充分发挥作用,遇到矛盾纠纷主动出面调解,讲究依据、及时调处、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村里的人再也没有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了,村民们比以前更团结了,现在村里的风气实话好啊”,祁书记高兴的说。
村民许晓波告诉记者,《村民公约》张贴在村委会信息栏的醒目位置,时刻提醒着过往的村民遵守公约里的内容,通过《村民公约》来管理全村,不仅规范了村民的行为,又激发了村民积极参与建设美丽郭拉村的热情。村里定期开展打扫卫生工作,清理村子里的角角落落,村子里的“脏、乱、差”现象大有改观,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我们村的环境面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
特色产业助力农家致富
近年来,郭拉村为了拓宽农业结构转型新思路,牢牢抓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这一重点,按照“绿色、高效、现代”的农业发展目标,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实现了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向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华丽转身,形成了以冬春小麦良种、日光温室蔬菜、良种畜育肥、优质核桃种植为支撑的四大支柱产业,获得了“科技示范村”的荣誉。郭拉村一社村民梁彩云一家三口,在草莓基地承包了5个日光节能温棚。当日记者看到梁彩云正在自己的玉米地里锄草,她告诉记者,家里劳力就两人,顾不过来就把一个温棚以1300元的年租金租给外地的种植户,自己的温棚一个月下来收入是14000元左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10月,祁育杰等群众流转该村土地67亩,建成面积达3000㎡养殖基地,成立了育杰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底,第一批1400只育肥羊入栏,出栏后每只羊可赚到150—200元。祁育杰说,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计划从贵德县城关七社流转土地205亩,种植玉米,可饲养4000多只羊。
文化活动丰富幸福生活
踏上致富路的郭拉村村民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充足,对精神上的养料也是充满渴望的。村两委班子在2012年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工投料、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建成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现在供群众开会、党员学习、村民娱乐。同时,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参与了县上举办的国际攀岩赛、贵德黄河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庆活动。
当日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前,记者看到村民李国军免费给前来学习二胡的小学生赵祥怡指导二胡,见到记者,他热情迎过来,拉起了家常,经了解才知道李师傅是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就在村里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闲暇时间帮助村民编排舞蹈,并积极动员和调动村民热心文化、传承艺术的积极性,牵头组建了“和美”百人腰鼓队,先后组织中老年人中编排红绸舞、单(双)扇舞、秧歌舞等。同时,把擅长各种乐器和表演的人充实到文艺队伍,每天晚上帮助村民们排练节目。许晓波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每天吃过晚饭,就到广场上跳跳舞,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
村容村貌改观了,大家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也就上来了,现在村里没有了闲人,大家都忙着挣钱:外出务工、搞养殖业、搞种植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资金有了,眼界开了,致富的想法就有了。如今,村容村貌整治、如何发家致富早已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人们在摸索和实践中感悟着它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体会着它的动力,在未来畅想中期待着它的魔力。(丁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