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 动态信息 | 走进特色村 | 我身边的变化 | 图片历史展 | 建州60周年--见证 | 建州60周年--今昔对比 | 党建巡礼 | 海南最美笑脸
 
  现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专题专栏海南州建州60周年走进特色村
贵南查纳村:土地上的翻新篇章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6-19 15:57:09
编辑: 李滨

  “一个富有少女般灵气的地方,一个富有勃勃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一个让你满心欢喜与希望的村庄,这里正在发生一场土地变迁的新革命,人们从此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奇迹。”5月17日,初来贵南县沙沟乡查纳村,记者感同身受。

  高原上草原的夏天在这里才刚刚开始,微微淡黄的牧野草原上才在一场大雨的洗刷下显出一点点嫩绿,深处的草山却仍然是白雪皑皑的一片,雪山下悠闲的牛羊,农田中忙着浇灌的农民,无处不呈现出一派和美的田园牧歌风光。

  焕发青春的土地

  “从去年开始我们主要在查纳、汪什科、关塘三村实施,两年累计投资2964万元,对农田进行大面积平整,同时进行水渠建设、田间道路建设,真正让农民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使得农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促进农牧民农业增产增收,让新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贵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谭明生坚定地说。

  一路驱车来到达查纳村的时候,雨还没有停,雨却是越下越紧,而查纳村的村长和社长已经在地头等候了,当记者问及以前土地的情况时,二社社长欣慰的说:“以前种庄稼村里人都是‘二牛抬杠’,等一年的庄稼成熟,人们就开始用镰刀割麦子,等到麦子割完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是背麦捆到山上,在从山上慢慢的运回家中,真的是很不方便,一年到头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而如今,自从县农发办进行农田建设项目后,开始平整土地,修建水渠,以前的几十条水渠现在只需要四条水渠就够了,而且灌水也十分方便,还省了不少的灌水时间。”的确,眼前宽阔平整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定心丸”,一条条修建好的水渠直通每一块土地,远处的麦田不断的吸吮着雨水,庄稼地里一片片绿色在蔓延,那绿色就是查纳村人的希望和寄托。

  有了土地的农民,想法也开始多起来。在整个土地改革浪潮的冲刷下,离开土地进城打工成了查纳村的时兴做法。于是,出去打工的农民,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家里的亲戚朋友代种,还有一些农民开始进行养殖牛羊、藏香猪、特色土鸡等,他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单单想着去种地,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正在开始创造致富的奇迹。

  “去年农发办的为我们农民配套发放了拖拉机、土豆点播机等农机具,现在收割小麦再不用人工收割了,高科技真是好东西呀。去年村里的人们大面积种了蚕豆,收入很好,种植蚕豆的农民一年的收入达到2-3万元,农民们为此积极性高涨,今年一部分人打算种植燕麦作为牛羊的饲草料,到时候也不用发愁牛羊的饲草料问题了,这对于咱老百姓来说就是幸福。”村委会主任路德太止不住高兴地说。

  团结一心谋幸福

  记者看到距离农民农田的不远处就修建了12座标准的牛羊大棚,里面肥壮的牛羊、藏香猪以及一些土鸡在各自的分区里欢快的吃着饲草料,加上女主人的精心照料下,今年下半年的出栏率一定不小,农民的收入也一定会再增加。不仅如此,农民们的土地开始平整后,一亩地还可以增加167元的收入,为此他们更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问题,土地面积划分问题而产生矛盾,他们不再因为一些的鸡毛小事而吵架,而如今却是邻里团结和睦,互帮互助的和美景象,村民南太加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人们关系很好,不管是大事小事,人们总会相互帮忙。

  村民们的追求也有所改变了,他们都向往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跳出井底的蛙,去放眼未来,追求不仅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发展下,他们改变的不仅是意识,更是一种思想,村中近年来也出了一些大学生,在文化知识的熏陶下,这里的人们开始挣脱贫穷,向更好的生活迈进。如今农民种田都有技术员的指导,种的庄稼成活率高,收成好,不甘于落后的他们也开始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里的人们人人都想成为致富能手。

  思想观念翻开新篇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我们生活更美好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因为我们敢追求、敢创造。这些现代农牧民的血液里流淌着他们不再甘心血液,这让他们不断勤劳向前,从而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自主创业的开路先锋。

  地已不再是以前的地,人也不在是以前那样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召唤和推动下,现代农牧民早已在不甘安于现状的躁动中,从心底里远远抛开了“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观念,他们的胸腔里破出的是:“再也不能那样苦,再也不能那样过”的强音。他们盼富裕、求富裕,并开始施展身手谋富裕。原来那些只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们开始重新打量自己,该如何才能过上好日子,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上了大学,找了个好工作,他们不仅种庄稼,还要走出去。

  土地上种植的内容变了,产出的效益也就变了。事实上,这一切的变化,都源自于如陈长青、南太加这群庄户人的思想观念变了,对生活的理解和目标变了。作为后农牧区的农民,他们尝尽了生活的辛酸,对富裕的期盼也就更强烈,不是“坐等享其成”,而是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用好用活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靠勤劳致富改变自己的生活。

  因为有追求生活的信念,查纳村人脚下的路就越来越宽,他们把握机遇,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下敢闯、敢想的冲浪者。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查纳村农民找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意识到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率先迈出的有力而坚实的一步,在自己的家门口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谱写一曲高亢的土地之歌。一系列的土地项目建设带来的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带给农牧民的更多的财富,在好政策的引领下,千百万的农牧民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是期盼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欢喜。我们有理由相信,查纳村人的生活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沈海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主办:海南州人民政府
承办:海南州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