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本网访谈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省教育厅副厅长 董林

来源: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发布时间: 2013-10-22 17:44    编辑: 李滨         

  主持人: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要展开的话题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特别邀请到的是来自青海省教育厅的董林副厅长。您好,董厅长。

  董厅长:您好,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2011年10月,我们青海省的“两基”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这标志着青海省的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来,我们省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中小学的校园也已经成为了农牧区最漂亮的建筑之一,而且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的问题。那么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出现了择校的问题,其实,我们说择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选择教师的问题。首先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青海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董厅长:今年的教师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9日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当中写了一段话:“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那么我们省上2011年虽然通过了“两基”国检,但是青海的特殊省情决定了青海省的教育发展在全国相对比较落后,青海的教育集中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征和困难,相对来说教育底子薄、基础差、欠账比较多,虽然我们在“两基”国检当中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上好学”的问题现在依然比较突出,因为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间、校际间、城乡间办学条件还存在明显差距,教师队伍建设结构还不够合理,素质还需要大力提高,发展中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青海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也是十分重视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听取汇报,深入实际进行调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应该说全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队伍的结构也是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这里有几个数字,到2012年底统计,全省有89.64%的小学专任教师达到了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比较高,70.54%的初中专任教师和89.17%高中专任教师达到了本科及以上学历。从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来说,小学教师达到中专学历,初中教师达到大专学历,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我们青海省的学历层次从统计数据上来看,高于全国的一些平均水平。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今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当中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而且今年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经过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青海省重新核定了全省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编制的总量由原来的52884名增加到55021名,新增编制2137名。上次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是2004年,以2003年的基数为主来核定的,当时正处在“两基”攻坚的时期,好多地方的学生大量增加,这几年学生增加以后教师编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核定,所以今年的编制重新核定后,可以说有效的缓解了各地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下一步我们在编制核定之后我们又面向全省招聘了一部分教师,今年招聘的教师达到1969名,秋季开学之后这些老师已经陆续到岗了。可以说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认真的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进一步充实教师力量,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严格中小学编制和教师的准入管理,深化教师的职称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规模的培训中小学教师,通过几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主持人:我们常说,孩子的事儿是最大的事,我们青海省委省政府也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同时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今年还重新核定了教师的编制,刚才您也说到了很多的数字,对于全省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总量得到增加,我相信很多的教师都更有工作干劲儿了,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性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像体育、英语、美术等等这些专业本身相对就比较缺乏,也想请您谈一谈如何解决教师结构性矛盾的问题。

  董厅长:教师结构的矛盾问题,可以说是我们青海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所以今年我们省在调整优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的配备上,特别注重解决教师队伍结构的矛盾,对农村牧区的学校尤其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我们省上大规模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从2010年开始的,布局调整之前我们农牧区的学校特别是基层学校的在校生规模普遍比较小,因为学生少,点多面广线长,当时按照生源比核定的教师编制对于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来说确实是比较紧张。在教师配备上,个别地区的一些教育部门包括学校重点考虑了中考和高考衔接的一些紧密的学科,像语、数、外、藏语文学科,这些比较重视,教师的力量相对来说配备也比较到位,但是对于一些小学科,比如说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这些学科的教师一般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缺乏这些方面的专业教师。

  主持人:那么缺乏专业教师可能孩子从小的美育教育相对就要缺乏一些了。

  董事长:针对这个问题2010年到2012年青海省是大规模的实施了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布局调整以后,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原来的一部分学科教师过多了,比如说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学科就增加了,另外一些学科教师又配备不足,比如说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等等这些还是不够,针对布局调整以后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有些专业老师过剩了,一方面是有些专业老师还是比较缺乏。

  主持人: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是也是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董厅长:对,所以今年我们在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和招考录用新的教师过程中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个是合理设置教师岗位。新一轮编制核定完成后,学校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国家设置的课程标准和开齐开足课程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任教师岗位,本着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设置教辅岗位和管理岗位,这是一个措施。第二个措施就是新增加的教师编制和今后自然减员腾出的空编,要求各地也是优先用于现在比较缺的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这些学科教师的招聘。这样也就可以逐步的改善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第三条措施就是积极采取探索紧缺学科教师巡回授课、流动教学的制度,这个在我们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村学校、一些小的学科一个学校的课时量不足,可以通过巡回教学的方式来完成相对教师紧缺学科的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结合各地实际以县或学区为单位开展巡回教学、流动教学,保证基本开课的要求。第四个就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目前我们省主要还是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特别是小学双语全科教师,就像原来的各地中等师范学校一样,它培养的不是某一个专业的教师,是各种学科都学,尤其是农牧区的小学它更希望有这种小学的全科教师,就是需要什么学科就能教什么学科,对某一个学科研究的比较深、或者教学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往专业上去发展,这样我们就想为农牧区的学校培养能胜任小学2门或者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农牧区村小、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的需求。现在我们布局调整以后,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富余的部分学科教师下一步就选拔一些中青年教师进行转学科培训,比如说把汉语文老师通过转科培训以后培训其它方面的专业,学数学的多了,缺物理和化学又进行转科的培训,这样把这些老师组织起来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以后,使他们基本能胜任转学科后的教学工作。

  主持人:那相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对口帮扶的工作?

  董厅长:对口帮扶就是我们采取的第五条措施。一方面我们是借助国家东部地区对口支援我们西部地区的方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来进行一些对口帮扶。另外咱们省也是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了省内的东部地区来对口支援青南三州的对口支教工作,就是实行“县对县、校对校、点对点”的支持,最近东部地区的老师已经有三百多人到了青南一线开始任教。通过这种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来缓解这些地方教师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主持人: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在日后一定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集中办学之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很多老师既要教书还要轮班照料学生,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那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董厅长:这个布局调整以后,寄宿制学校的大量增加,学校的食宿、保洁、安全等工作量大大增加,确实存在您提到的寄宿制学校集中办学之后,管理任务繁重,老师既要教学,还要轮流照料学生,工作压力比较大。针对这一问题,今年我们在新一轮的教师编制核定当中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已经明确重新核定的中小学的教师编制主要用于中小学的教学岗位、教学辅助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从编制内来解决。后勤的服务人员还是大量的实行临时聘用和灵活用工的办法来解决。另一方面,就是根据省委省政府《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里有明文规定就是“州、县级政府要严格按照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财政等部门制定的学校后勤人员配备标准,根据在校生规模核定各校临时用工额度,依据当地收入水平确定工资标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解决”,根据这个要求,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于今年9月专门印发了《青海省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配备标准》,在省委省政府大的文件要求前提下,我们又制订了配备标准,明确了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基本工作岗位和基本配备标准,为地方政府落实这项政策提供了一个政策依据。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州、县级政府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省上几个部门出台的《标准》来创新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配备模式,使中小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工勤人员各负其责,管理好我们的寄宿制学校。

  主持人:这样就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了。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是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但是逐步均衡师资力量、解决农牧区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不足和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董厅长: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做相关的工作:第一是把好入口关。本着缺什么学科教师,补什么学科教师的原则,优先招聘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将国家免费师范生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的计划作为农牧区中小学校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从源头上提高中小学教师初次配置的质量。第二个是确保合格的教师能留得住。已经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保证这些教师能留得住,建立完善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激励机制,对农牧区学校特别是乡和乡以下的学校,在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鼓励支持城镇学校教师到基层学校任教,城镇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未聘任的教师到乡及乡以下学校任教,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另外这几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实施了青海省的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工程,这个工程在三江源地区已经基本覆盖,从去年开始逐步向环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实施这项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到2015年基本实现解决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的目标,使我们广大的基层教师实现安居乐教。第三就是通过交流查找并且努力缩小各地方之间的差距,通过开展对口帮扶,把教师支教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必备条件。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来缩小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要求各地建立县一级的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流动教学来促进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教师培训计划中,优先向农牧区学校教师倾斜,切实加强农牧区教师的培训。采取的第四条措施就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中,对各地的均衡配置教师的情况加强评估,通过这种评估督促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相关责任。第五个措施就是落实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我省在招聘教师的门槛是很高的,那么我们在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整顿规范临聘教师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董厅长:把好新聘教师的入口关,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只有把好了入口关,保证招聘教师的素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加强在岗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样也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才有保证。

  主持人:那么从制度建设和规范程序方面是否也有一些具体的抓手?

  董厅长:近年来,我省也是从制度建设和规范程序入手,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过去的招聘都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招聘,现在公开招聘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录用的一个主要渠道,也成为我省引才引智的平台,得到了各级事业单位和广大求职者的基本认可,按照国家要求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的全覆盖。这项工作从2011年起,全省所有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必须依托省人事考试信息网和省人社厅门户网站统一发布,并在统一平台上及时发布报名情况、考试成绩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真正让教师的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主持人:临聘教师这个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主要都是哪些问题呢?

  董厅长:临聘教师问题应该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过去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主要原因是因为编制紧缺各地通过各种方式临聘了一些教师,前些年,各地在实施“两基”攻坚的历史性任务中,根据在校学生大幅增加的实际,不同程度地聘用了一些编外教师。一些地区由于民族语言的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交流存在一定困难,不是当地民族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留不住,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临聘了一部分教师。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解决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几年高校扩招之后各地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青海省的就业渠道又比较窄,有些地方就通过挂靠、见习、临时安置等形式,在中小学中安排了一些临聘教师。为了解决临聘教师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整顿的规范临聘教师,同时积极鼓励现有临聘教师参加新聘教师招聘考试,今年已经招的1969名教师里拿出了70%的岗位面向临聘教师和当地毕业生,通过招考后一批临聘教师通过招聘纳入编制,实行了实名制的管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参加新聘教师没有录用的临聘教师,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要求将根据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确定一个过渡期,过渡期内与当地同岗位同工同酬享受同等工资和福利待遇,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并按照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监管工作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临聘教师工作。

  主持人:在牧区尤其是农业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所到之处也经常可以看到特岗教师的身影,特岗教师到了一个地方还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部分特岗教师也成为当地学校的骨干力量。大部分的特岗教师表示聘任期满后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但个别地区的特岗教师反映当地没有按国家规定的年限及时纳入编制,工资待遇等等方面也没有提高,接下来想请您结合全省特岗教师队伍的现状谈谈到底该怎样解决这类问题?

  董厅长:特岗教师是200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央编办联合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觉得国家实施这项政策确实是对推进农牧区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我省自2006年以来已经招聘的特岗教师是5537名,分布在全省八个州市的45个县(市、区、行委)。广大特岗教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普遍认可,而且大部分特岗教师已经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的骨干,有的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实施“特岗计划”,有这么几个方面突出的一些成效:一是有效解决了农牧区学校师资短缺的矛盾。为我省农牧区中小学补充了一批急需的教师,特别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得到了较为集中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矛盾的问题。第二个是特岗教师都是一些年轻老师,这些老师到基层任教以后增强了农牧区学校教师的生机和活力,都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应届的毕业生,年龄基本都在30岁以下,到基层任教以后为农村牧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农村牧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第三个方面就是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特岗教师按照规定聘用期是3年,期满考核合格并且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纳入编制。全省的特岗教师留任率达到85.87%,为农牧区中小学招聘留住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同时,采取省级统筹、公开招聘的办法,严格了用人标准和程序,从源头上保证了新聘教师的质量。省政府也是高度重视特岗教师计划,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意见》,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和相关政策措施,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并且加大对各地特岗教师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特岗教师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个别地区存在的特岗教师到期后没有及时纳编的问题,在我们省上也是存在的,我们进行了摸底调查,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一是编制的使用审批与“特岗计划”实施有效衔接,严把教师招聘计划审核关。存在聘任期满特岗教师没能纳编问题的地区,不再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也不能通过其他渠道招聘教师。第二条措施就是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责任,确保未按期纳编特岗教师享受在编教师同等工资待遇。第三个是个别地方确实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解决特岗教师纳编的问题,这个地方教师自然减员腾出的编制,一律不得挪作他用,必须全部优先解决特岗教师的纳编问题。这样采取综合的措施确保我们特岗教师计划能够更好的贯彻执行。

  主持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高尚的师德。目前在中小学校确实存在个别教师不注重道德修养,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教书不育人等现象屡禁不止,那今后我省将如何解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呢?

  董厅长:师德师风建设应该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要抓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高考指挥棒直接左右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导向;主观上个别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在评价学校、教师、学生时只看升学率,放松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甚至有个别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几年,我们也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在职公办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学生和教书不育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和我省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省也及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整治措施,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教育和整治活动。今年元月,省教育厅专门印发了《关于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通告》,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建立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督查惩处制度,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当时也公布了举报电话,而且把这个《通告》也发到了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特别是城镇的中小学校。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都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两个文件的执行,重点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把新聘教师录用关口,进一步细化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严把政治审核关口。第二是创新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小学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研究制度,定期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是健全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师德考核制度,按照过程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组织考评等方式,定期对教师师德进行考评。把师德的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工作的首要内容。第四是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发挥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公布部门电子信箱和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对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的落实到位。

  主持人: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中小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还是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相对忽略了德育、体育、音乐、美术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加强,同时也影响了相关教师的积极性。那么我省今后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业绩考核评价工作?

  董厅长: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年的课题,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课题,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这些年我们也是在积极的探索,不断研究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我们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规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第三是启动开展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省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第四是开展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一方面省内在做,另一方面借助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青海省的不同地区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通过监测发现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科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政府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好,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好,学校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好包括教师,这个质量监测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教育是千家万户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所以通过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和加强督导检查来促进各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一些约束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解决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来促进教育改革更好地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以教育评估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教育政策评价机制,成立全省教育发展评价中心,对各地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成效开展定期评估,对教育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研究,为教育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设。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改变片面的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传统做法,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特别要加强对中考改革的评估与指导,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在立德树人方面,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为依据,按照国家对德育、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设置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主持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直接关系到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从目前一些地区情况来看,目前受训教师抽调相对比较难,希望引起重视,同时希望省上能够加大教师培训特别是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那么在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边远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我们又有哪方面的好办法呢?

  董厅长:在组织教师培训工作中,确实存在参训教师抽调难的问题。这里既有教师抽不出来的问题,也有不愿抽的问题。今年在重新核编后,我省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但行政事业单位借用教师造成的在编不在岗、寄宿制学校工勤及管理岗位占用编制、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中小学一线教师紧缺,客观上造成了参训教师抽不出来的问题。同时,有些校长因担心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也不愿意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每5年要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目前我省实行省级、州市级、县(区)级和校级四级培训制度,省级负责高级职称和省级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州市级负责中级职称教师和州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针对当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组织全员培训,学校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组织教研活动加强培训。针对目前受训教师抽调难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组织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高年级师范生在春季和秋季学期轮流到民族自治州为主的地区开展顶岗支教,置换出一部分当地教师参加集中培训,一方面充实和加强了地方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对个人将来的就业也是一个实习。同时还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使培训能够从每年春季学期开始有计划多批次进行,以减轻农牧区集中抽调参训教师的压力;遴选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示范教学等方式对农牧区教师进行培训;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区开展网络培训,与州、县教研室学校通过集中研讨、混合式培训的模式实现教师在岗培训。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一些改革:一是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计划中,重点向农牧区学校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倾斜。在培训内容上充分听取各地意见,紧紧围绕各地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二是充分利用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让更多的老师通过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第三是会同培训单位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坚持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满足参训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来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认真落实《青海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教师培训工作规范有序,使更多的老师能够终身从教、安居乐教。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我省基础教育从硬件到软件建设都会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青海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将会迈上新的台阶。谢谢董厅长!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董厅长:谢谢大家!我相信青海的教育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