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一家亲

血脉相融共筑“天使家园”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2-17 09:06    编辑: 许娜         

  如果说被遗弃的孩子是遗落的天使,那么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就是这群天使最美丽的家园。在这个寒冷冬季,遗落在高原的天使们搬进了他们新的家园。

  新家园里的设施令他们欣喜,但始终有“爸爸”“妈妈”们的陪伴才是他们所获得的最温暖的幸福。在这个新家里,“爸爸”“妈妈”们一如既往将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这群可爱的天使身上;而在孩子们的面前,这群有着不同民族身份的“爸爸”“妈妈”,将不同民族的孩子视如己出,与孩子们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给孩子一个美丽的童年。

  类家庭:还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家

  走进西宁儿童福利院的新址,色彩斑斓的建筑外墙和内饰宛如一座童话城堡,守护着遗落天使们纯真的童年。在这座童话城堡当中,一栋与普通居民楼结构一模一样的建筑是福利院孩子们的温馨港湾。

  这里就是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类家庭”。

  “妞妞,饭吃完了吗?自己去擦擦嘴。”“小海,你慢一点。来,还是我来喂你吧。”中午时分,马春莲夫妻俩与自己的4个孩子围坐在饭桌前,共同享受着欢乐的午餐时光。

  这4个孩子并非马春莲所生,而是她在福利院里领养的孩子,其中叫妞妞的女孩,是今年刚刚领养的。“我当‘爱心母亲’有7年了,妞妞已经是我领养的第10个孩子了。”62岁的马春莲脸上丝毫没有显现出疲惫感,反而如同照耀进这个家中的一缕暖阳,给予这些年幼的花朵成长的阳光。

  马春莲是回族,家中与她有同一民族身份的孩子只有妞妞。但即便如此,马春莲依旧把这些孩子视如己出,让这些孩子感受着家的温暖。

  “7年前,我们开始筹建这个类家庭抚育方式,希望我们福利院的孩子们能够回归家庭,在‘爱心父母’的关爱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感受到亲情氛围。”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莉说。

  而马春莲就是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建立“类家庭抚育”招募到的第一位“爱心母亲”。7年的时间里,马春莲的善举不仅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更让福利院的员工们感受到这位“爱心母亲”义无反顾的爱。

  今年疫情期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西宁市儿童福利院采取了封闭措施,但这让院里的少数民族职工吃饭成了问题。外面买不到,院里又没有专门的清真灶。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王莉想到了马春莲。但王莉又有些犹豫:“马春莲本身就要照顾4个孩子,她有没有余力再照顾全院少数民族职工的饭食?”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莉向马春莲说明了情况。不曾想,马春莲一口便应允了下来。“院里这么重视我们少数民族职工,我作为少数民族出点力做几顿饭有什么不行呢?”

  于是,在没有明确要做多久的情况下,马春莲干脆当起了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所有人的“妈妈”,开始为所有有需要的职工做起了一日三餐,这一做就是3个月。3个月里,马春莲做的饭菜一周内基本不重样,不少职工都在朋友圈里晒起了马春莲做的美食,很多人都称赞:“这是在福利院工作这么久以来吃到的最有家的味道的工作餐了。”

  12月2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搬新居,院里把各类家庭楼院剪彩的机会给了马春莲,对此马春莲十分骄傲:“这代表了福利院对我多年‘爱心妈妈’工作的认可。”

  民族团结小课堂:把民族文化之美传递给孩子

  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新址,院子里一排描绘着56个民族人物绘画的石墩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我们院里的孩子们就应该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认真且富有爱心地去对待每一个人。”王莉说,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一直都很重视孩子们的民族教育,还为此专门打造了民族团结小课堂,把有关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写入课本,通过民族文化进课堂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今年8月,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特教部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共促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上,精美的民族服饰,可口的民族美食给福利院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祁从那天之后,总是缠着老师问相关的问题。“这个孩子对什么事都特别好奇,但是由于智力方面的原因,让他彻底明白一件事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只好一遍一遍地给他说,直到他明白为止。”特教部教师剌毓香说。

  开展类似的活动时,老师们都会将民族文化知识融入教学,并讲解了各民族服饰、风俗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同时,通过视频和PPT展示,其间穿插形式新颖的民族服装秀,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此外,老师们还会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的酸辣里脊、酥油奶茶、手抓羊肉、藏族糍粑、狗浇尿等民族美食,让孩子们通过看、闻、品、尝等,让大家对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有了深切的体验。

  “我们就是希望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特殊教育活动进行有效融合,让特需儿童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之美,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热爱祖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种子,从而感恩和热爱他们所生长的地方。”王莉说。

  “爸爸”“妈妈”: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每一位职工都是他们的“爸爸”“妈妈”;而这里的职工,也将每一个孩子视如己出,用他们的耐心、善心、爱心,温暖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护佑着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为特教部的教师,剌毓香还有一个职责,那就是4个孩子的“轮值妈妈”。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人般的关爱,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特意组建了一支由7个人组成的轮值组,专门辅导在外就学孩子们的作业,并照顾他们的起居。而剌毓香就是其中一员。

  剌毓香虽然还是一个未婚的土族小姑娘,但在楠楠和小静的眼里,她就是自己的亲姐姐。每当轮到自己做“轮值妈妈”时,剌毓香除了白天的工作,晚上就事无巨细地辅导楠楠和小静的作业、照顾他们的起居。“虽然很辛苦,但是每当看到他们的笑脸,听到他们亲切的呼喊,我觉得自己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还未成家,但当剌毓香面对她的“孩子们”时,笑容里凝结了一位母亲才会有的和蔼和慈祥。

  回族姑娘李娟作为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春晖项目的教师,在自己生完孩子甚至连产假都没有休完的情况下,就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来照看院里的孩子。当有人问她,你怎么对这些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这么上心时,李娟平和地回答道:“因为院里的孩子把我当成他们唯一的亲人。”

  有爱,所以乐于真心付出。护理部的回族姑娘马秀花时常要给孩子们喂饭,由于很多孩子到底是什么民族入院时并不明确,大多数喂的都是统一的饭食。在这样的情况下,马秀花依旧能够坚持给每一个孩子喂好每一口饭。

  这样的事例在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比比皆是。这里的核心是孩子,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驱动下,各民族的教师们都在倾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真心陪伴着136名儿童健康成长。(郑思哲)